经典理论预测,公共品自愿供给会因个体理性而趋于枯竭。而大量事实显示,人们并非像理论预测那样必然选择搭便车。在普遍存在的公共品供给博弈中,人们究竟依靠什么机制维持合作?这正是公共品博弈研究最核心、最重要的导向性问题,引起了多学科广泛关注。本项目将集体层面的制度与个体层面的偏好作为一个动态演进过程,假设个体具有自虑偏好的同时还有他虑的社会偏好、且随时间进行学习更新信念;并开发一系列行为博弈模型,刻画多类型个体参与公共品供给的行为互动规律;从而比较分析惩罚机制的成本、效力、程序和来源,构建考虑社会偏好、避免挤出效应的惩罚机制。设计自然田野实验和实验室实验比对,识别和度量个体社会好和信念等关键变量,比较不同类型惩罚在促进公共品合作供给的作用边界。最后,设计了评估惩罚机制的思路一是视其对自虑动机的驾驭能力,二是考察其对社会偏好的激发程度,这将为转型期中国公共政策提供了一种可操作的实验评估方法。
英文主题词public good;social preferences;punishment;cooperative behavior;beli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