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源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公共安全,如近年来频发的非典、禽流感和疯牛病等。揭示动物源(特别是与人最相似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病原菌的传播途径和生态环境特征等是制定有效防治对策的基础。本项目对三种环境下(野外开放环境、野生动物园半开放环境和实验动物中心封闭环境)短尾猴、日本猴和猕猴的病原菌和寄生虫进行了形态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并进行了人猴接触的行为学和病原生态学研究,检测出的猴病毒种类依环境封闭程度减少,感染病毒频率依猴子被利用程度增加;猕猴的主要病毒是猴疱疹B病毒(BV)和猴痘病毒(SPV),日本猴是猴疱疹B病毒(BV)和猴D型逆转录病毒(SRV),短尾猴是猴泡沫病毒(SFV)和猴D型逆转录病毒(SRV),并首次发现短尾猴是美丽筒线虫的新宿主;成年男性游人与成年雄性猴子接触行为频率显著较高,感染寄生虫的机会也较高;病原体在猴子之间主要通过血液、体液和排泄物等传播;本研究中未检测出人感染猴病毒。以上结果表明在我国猴源疾病向人类传播的可能性不大,但这些猴携带的主要病毒可以在人体上存活,仍然存在猴源疾病感染人的风险,同时,避免人和猴直接接触是防止人感染猴疾病的有效方法。
英文主题词macaque; human; pathogen; transmission; risk; pass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