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进行性视功能损害是眼科临床和基础研究亟待解决的难题,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致筛板区进行性损害是其不可逆致盲的重要原因。研究已证明,嗅鞘细胞(OECs)移植能通过抑制胶质瘢痕并构筑"髓鞘样"通道促进脊髓和视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在同样存在胶质瘢痕的青光眼视神经损害中,我们的预实验结果初步提示OECs对青光眼筛板胶质瘢痕也可能发挥类似功能,但其作用机制不明。本研究拟将OECs注射到青光眼大鼠视网膜下及筛板区,通过OECs与筛板区星形胶质细胞发生相互作用,采用电镜、免疫组化、荧光金逆行示踪、轴突计数、计算机三维重建等技术,观察其迁徙、分布、定植和存活状态,探讨OECs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并使其发生重排、构筑"髓鞘样"通道、调节神经生长因子表达、修饰细胞外基质、沟通视神经轴浆运输等使筛板重塑的作用机制,揭示OECs移植经重塑筛板发挥青光眼视神经保护作用的证据。将为青光眼基础和临床研究开辟新途径。
glaucoma;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neuroprotection;lamina cribrosa remodelling;glial isomerization
体外实验研究采用成年大鼠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与成年大鼠视网膜共培养,OEC沿培养视网膜中存活的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轴突走行方向呈杆状或竹节状分布,OEC能延长成年大鼠视网膜体外培养的成活时间。采用前房注射微磁珠制作高眼压青光眼大鼠模型研究中意外发现高眼压对大鼠视神经筛板区损害总是首先发生在筛板区的背侧近鞘膜区域,进一步研究发现,大鼠视神经筛板区的主要支撑结构均为牢固型星形胶质细胞及其突起形成的网状胶质筛板,横切面如“肾形”,牢固型AC从腹侧粗大根部向背侧逐渐分支变细,在结构上划分为根部、放射状分支部、终端前部和终端部;突起具有独特的高电子密度,富含微丝和微管,特别是大量微丝集结成束状微丝芯构成牢固型AC的支架;在胶质筛板的背侧存在青光眼易损区,该易损区表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和眼别差异,筛板胶质异构可能是大鼠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发生机制,进而提出青光眼视神经损伤的新机制—筛板胶质异构学说。大鼠筛板区嗅鞘细胞移植多种注射方式经眼球后视神经旁注入视乳头区、经前巩膜-玻璃体腔直视下注射到视乳头区、筛板内、视乳头旁视网膜表面、视乳头旁视网膜下注射。比较各种注射方法迁移到大鼠筛板区的OEC数量有限,经眼球后视神经旁注入视乳头区筛板区分的OEC最多,但也仅约三分之一的大鼠筛板区能检测到OEC分布,本研究选择经眼球后视神经旁注入视乳头区方法注射OEC进行研究。通过OEC移植后4周制作高眼压青光眼模型4周后检查,OEC在筛板区有分布,OEC能包裹RGC的轴突,共聚焦显微镜发现OEC形成髓鞘样通道保护通道内RGC轴突;电镜观察进一步发现OEC与筛板区星形胶质细胞突起间良好共存,OEC的突起包裹可单个或束状的RGC轴突,移植OEC组视神经纤维计数明显高于高眼压青光眼大鼠4周组。提示移植OEC通过重塑筛板胶质瘢痕并构筑起保护RGC轴突的通道,移植OEC对青光眼大鼠视神经具有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