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嗅分为传导性、感觉神经性以及混合性,先天性失嗅(Congenital General Anosmia)可单独发生,也可以伴有其他功能异常,其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对先天性失嗅家系(三代35人)和健康对照组35人进行嗅觉主观(T&T,Sniffin-sticks)和客观功能检测(OERPs,fMRI);通过家系分析和遗传图谱的建立确定染色体位点,然后通过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NCBI)将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制成芯片,通过与正常人芯片结果的比对、连锁分析克隆定位方法寻找致病基因;将目的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并且克隆,为揭示先天性失嗅的分子遗传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Isolated Congenital Anosmia;genetic polymorphism;olfactory function;gene sequencing;
先天性失嗅是一种不完全外显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其发生率约为1/10000。该疾病包括两种类型,即综合征型和孤立型,前者致病基因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而关于孤立型先天性失嗅这一类型疾病致病基因的报道目前仍然较少,且缺乏定论,因此该类疾病也成为本研究的目标所在。本研究收集具有家族遗传性的先天性失嗅患者及其正常亲属的临床资料,进行嗅觉主、客观功能检查,建立临床资料库;对其血液样本进行DNA提取后,采用全外显子捕获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寻找与先天性失嗅相关的罕见SNV和小的InDel变异,进而查找先天性失嗅的致病基因,解释遗传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为嗅觉障碍的临床防治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