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B7-H3分子是B7家族中唯一具备2种剪切体的协同刺激分子2IgB7-H3和4IgB7-H3,后者是前者基因复制的结果。通过序列分析,我们发现在基因复制过程中4IgB7-H3第一个IgC末端产生了一段特异的氨基酸新基序PQRSPT。初步的体外实验显示2种异构体具备不同表达谱和相异的生物学功能,但确切的分子机制尚待探讨。本项目拟通过各物种B7-H3基因序列分析,构建该段基序增加与缺失的B7-H3基因转染细胞及融合蛋白分析其对T细胞的协同作用变化及存在形式的影响,为2种异构体的功能差异提供分子基础。同时进一步在蛋白水平分析2种异构体在不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并从剪接因子、RNA结合蛋白等调控角度以及具有不同表达形式的B7-H3分子的5'端上游序列和内含子序列差异出发,寻找可能顺式作用元件,探讨2种异构体选择性剪切的机制。相关研究为阐明该分子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costimulatory molecule;b7-h3;alternative splicing;homology modeling;protein motif
人B7-H3分子是B7家族中唯一具备2种剪切体的协同刺激分子2IgB7-H3和4IgB7-H3,后者是前者基因复制的结果。通过序列分析,我们发现在基因复制过程中4IgB7-H3第一个IgC末端产生了一段特异的氨基酸新基序PQRSPT。初步的体外实验显示2种异构体具备不同表达谱和相异的生物学功能,但确切的分子机制尚待探讨。本项目通过重组PCR技术构建了该段基序增加与缺失的B7-H3基因转染细胞并分析了其对T细胞的协同作用变化以及存在形式的影响。我们发现缺失PQRSPT基序的4Ig B7-H3基因失去了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而且改变了4Ig B7-H3基因的存在形式。同时我们通过同源建模的方法发现基因复制产生的B7-H3两种异构体具有不同的蛋白质空间构象,为其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最后我们利用生物信息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初步验证了剪切因子SC35可能参与了B7-H3两种异构体的选择性剪切。相关研究发表SCI论文两篇,中文核心期刊4篇,并培养了2名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