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主要导致肩肘关节功能障碍,严重损害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虽然临床上可采用丛外神经移位手术治疗,但总体疗效并不满意。其主要原因在于再生轴索的供给不足。近年来,我科采用同侧颈7神经根移位治疗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由于颈7含有髓神经纤维数近3万根且不需要长段神经移植,故理论上该手术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本课题将通过动物实验证实同侧颈7神经根移位对臂丛上干根性伤的疗效并阐明机制;通过分组实验筛选出治疗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的最佳手术方案;探讨在颈567神经根完全缺如的条件下,肢体代偿臂丛中干功能的原理;在实验研究的同时,继续扩大临床手术数量并随访,从而制定出该手术的最佳指征及方法。本研究的完成将可能使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的治疗获得根本性突破,同时将使传统的臂丛解剖学理论得到更新,从而保持我国在臂丛损伤诊治领域中的国际领先水平。
本研究目的是阐明由我院首创的同侧颈7移位术的作用机制。研究分2部分1、同侧颈7移位与另3个方案对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的疗效对比。大鼠分4组同侧颈7至上干+副神经至肩胛上神经;尺神经1束至肌皮神经肱二头肌支+副神经至肩胛上神经+桡神经肱三头肌长头肌支至腋神经前支;膈神经至上干前股+副神经至肩胛上神经+颈丛运动支至上干后股; 膈神经至上干前股+副神经至肩胛上神经,放弃腋神经修复。分别于术后3周、6周和12周进行Ochiiai评分、Barth足错步试验及Terzis梳头试验等行为学评价、神经电生理、肌肉组织学和肌肉功能的检测。结果发现,同侧颈7移位组的绝大多数指标均显著优于3个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同侧颈7移位后患肢功能代偿机制的研究。60只大鼠分为"上干根性撕脱+同侧颈7切断"及"上干根性撕脱"组。采用神经电生理、肌肉组织学、运动终板形态学等方法进行动态检测,结果发现,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切取同侧颈7后,下干除了利用原来有功能的神经肌接头对中干代表肌行代偿性支配外,还能通过末梢运动终板的再生进行代偿,故不会导致肢体功能的进一步损害。这些研究结果为本手术的国内外推广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