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尿病前期患者有13.1%已经合并微量白蛋白尿(即"IGT肾病"),因此糖尿病肾病(DN)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免疫炎症损伤-高胰岛素血症在DN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达成共识。在临床上应用活血化瘀、通调水道之活络效灵丹治疗糖尿病肾病取得满意疗效,但作用机制不明,课题组提出活络效灵丹早期干预通过抑制免疫-炎症损伤而减少/延缓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假说。本研究以自发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和肾小球系膜细胞为载体,以免疫炎症损伤-高胰岛素血症为切入点,应用活络效灵丹在高胰岛素血症期、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及糖尿病肾病期等阶段进行干预,探讨在高血糖状态下活络效灵丹抑制免疫炎症损伤从而减少/延缓糖尿病肾病发生的作用机制,为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理论提供依据。
immunity/inflammation;diabetic nephropathy;IGT nephropathy;insulin resistance;Huo Luo Xiao Ling Dan
项目背景及研究内容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成为终末期肾病的首位病因,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确切的发病机制也尚未阐明。微量白蛋白尿(MAU)是目前临床诊断早期DN的指标,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MAU预测DN的进展既不敏感,也缺乏特异性。临床研究发现,在确诊DM之前或同时,部分患者已经出现肾脏损伤的临床表现,如蛋白尿等。动物实验也发现,DM前期肾脏已有不同程度的结构改变,且肾小管及间质的病变对DN的发生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早期肾功能异常的预测因子。本研究以自发2型DN大鼠为模型,以免疫炎症损伤-高胰岛素血症为切入点,动态观察在正常糖耐量(NGT)期、糖耐量减低(IGT)期、DM期、DN期免疫炎症损伤及肾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并通过活络效灵丹早期干预探讨免疫炎症损伤及胰岛素抵抗在2型D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重要结果 1.在OLETF大鼠DN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免疫炎症反应,且反应程度随病程的进展持续存在并逐渐加重;2.在DM前期的IGT阶段,OLETF大鼠即已出现肾脏损伤,相对于DN,将此期出现的肾脏结构损伤及功能改变称之为“IGT肾病”;3.IGT期肾脏结构损伤以肾小管及间质的病变为主,功能改变主要为尿中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指标NAG、NGAL水平升高,尿中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损伤指标RBP、CysC水平增加以及肾小管重吸收蛋白Megalin、Cubilin表达下降,而Scr、BUN、24h UMA未见明显增加;4.活络效灵丹早期干预可延缓DN的发生,可能与抑制免疫炎症、改善胰岛素抵抗、减少肾组织缺血缺氧有关。关键数据科学意义 提出IGT肾病的科学意义肾脏结构及功能损伤早在IGT期既已存在,尤以肾小管及间质血管的损伤为重,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指标及重吸收功能损伤指标的升高,可作为肾功能异常的预测因子,IGT肾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炎症损伤、胰岛素抵抗及肾组织缺血缺氧有关。因此,早期干预对延缓DN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