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七氟烷缺血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策略优化和机理研究
  • 项目名称:七氟烷缺血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策略优化和机理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81070098
  • 申请代码:H02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李立环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缺血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是针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两大手段。除通过机械性方法反复开放-阻断冠脉血运而实施缺血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外,利用麻醉药也可行缺血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且临床应用更方便、更安全。七氟烷为临床常用的挥发性麻醉药,为研究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最大化其心肌保护效果,本课题拟从离体心肌细胞、离体心肌条、离体心脏和在体实验4个水平,研究不同的七氟烷给药方式(缺血预处理、后处理及联合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效果及相应的信号转导机制,重点关注再灌注损伤拯救激酶通路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同时运用数学模型动态观察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状态;并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缺血心肌在经历不同给药方式七氟烷缺血处理后基因表达谱的异同,为麻醉药心肌保护的机理研究提供更多靶点和新证据。

结论摘要:

本课题组3年来严格按照计划任务书要求不懈努力,围绕“七氟醚缺血处理心肌保护”这一主要课题,圆满地完成了预定任务,取得了一些重要科研成果,并注意瞄准国际前沿进行一定的创新性探索。首先,观察到七氟醚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的浓度效应及“时间窗”现象,并对其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相关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此项工作有助于指导在临床实践中七氟醚后处理发挥心肌保护的浓度确定和病人选择;然后,寻找七氟醚后处理在on-pump冠脉搭桥患者中的最优化浓度和给药方式。此项工作首次为七氟醚后处理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最为直接的新证据。其次,找到一种基于七氟醚缺血处理的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有效防治新策略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此项工作提示七氟醚缺血处理在临床实践中的一种新型用途;另外,找到一种基于七氟醚后处理的新联合处理方案并对其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此项工作有助于为临床实践寻找一种更新、更强的无创心肌保护策略;再者,首次证实年龄是七氟醚后处理的心肌保护效果的影响因素并对此现象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此项工作提示七氟醚后处理在临床实践中发挥心肌保护可能受患者基线水平的影响; 此外,首次探索了七氟醚后处理心肌保护时对心肌自噬水平的影响,为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最后,在确证常规七氟醚后处理心肌保护有效性的基础上,首次通过在再灌注期延迟七氟醚后处理的时间点,观察心肌保护效果的变化情况,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此项工作有助于扩展七氟醚后处理的用途。本课题组有关七氟醚缺血处理的系列研究填补了以前相关工作的空白,并注重以临床应用为导向,较大地丰富了此类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本课题组的工作以系列文章发表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共发表文章16篇(完全为本项目独立完成的文章),其中SCI收录10篇(IF>10, 2篇;IF 5~10,1篇;IF 3~5,1篇;IF 2~3,4篇;IF<2,2篇;主要资助 5篇,部分资助 5篇),中文核心期刊收录6篇(主要资助 4篇,部分资助2篇)。培养博士7名(已毕业5名),在国内重要及国际性学术会议摘要 6 篇,壁报交流 4 次,英文口头发言2次。申请专利1项。在国内心肌保护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在国际心肌保护领域也有了一定的地位。本项目组平均投入产出比值为每十万元专项资助完成国内核心期刊文章1.88篇,SCI 3.13篇(IF值 15.78),产出的成本较高。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8
  • 3
  • 0
  • 0
  • 0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李立环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