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研究群体的共同努力,在持久性有毒化学污染物环境分析方法、环境过程、生态毒理效应及健康风险等领域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在环境毒理学领域,发现了一类不依赖于金属离子的oOH 产生新机制,揭示了五氯酚等卤代污染物致癌分子机理;揭示了DNA缠绕与DNA加合物的修复机制,提出了新的DNA修复模型。在环境分析与过程研究方面,研制成功多台实验仪器和装置,发展了若干新型化学污染物的分析方法,首次在我国环境中发现新POPs物质(TBC),在新型污染物的分布规律、生物累积放大机理等方面获得重要进展。开展了人工纳米材料的环境过程、效应与应用研究,探讨了人工纳米材料的环境过程、环境效应、毒性机制与生物效应,探讨了纳米材料环境应用新技术。发展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控制与消减技术,发起召开了一系列亚太区域POPs控制的多边会议,成功举行了"第29届国际二恶英大会",为我国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提高了我国在POPs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发表论文218篇,其中在IF>3.0的杂志发表论文126篇,申请专利13件。有两名成员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培养博士毕业生50名,硕士毕业生9名,出站博士后3名。
英文主题词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nanomaterials, environmental process,ecotoxicological effects, control measures and elimination techniqu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