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枸杞植物中钒的分布、赋存形态及生态毒理研究
  • 项目名称:枸杞植物中钒的分布、赋存形态及生态毒理研究
  •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41161076
  • 申请代码:D0109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侯明
  • 依托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本项目以两广地区典型食疗蔬菜枸杞植物中钒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外盆栽试验和室内研究试验相结合,运用分析化学、环境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从宏观测定到微观观察探索钒的生物化学作用。在研究枸杞植物中钒的含量分布基础上,借助化学试剂顺序提取法、生物吸附分离、差速离心技术和凝胶过滤技术,结合IC、EDX、XRD、SEM和TEM等现代分析测试技术,重点研究钒在植物中的赋存形态、亚细胞分布和分子分布、细胞外观变化及超微结构的损伤等基本问题,突出研究钒对植物细胞的生态毒性和抗性。通过揭示枸杞植物中钒的分布特点和形态规律,理论上可阐明钒在植物中的积累、运移和转化等生物效应,提出钒的植物毒性和抗性机理的新理论体系,为培育高抗性、低积累的枸杞植物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确保枸杞菜的品质和产量。实践上可建立植物中钒形态分析新方法,灵敏度、准确度满足痕量分析要求,有望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中发挥良好作用。

结论摘要:

本项目针对枸杞、水稻等植物,通过土培、沙培和水培试验,利用连续浸提法、组织化学法结合差速离心技术、凝胶过滤技术和SEM和TEM等现代测试技术,研究钒在植物中积累、细胞分布、形态分布、蛋白分子分布和植物超微结构变化,为探明钒的生态毒性和植物抗性机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钒在枸杞、芥菜、小白菜和水稻各器官中含量分布依次为根>茎>叶>籽实,钒在植物中是被动吸收输运。随着钒浓度增加,枸杞根中钒含量和分配比例显著增大,生物富集系数(BCF)增加,转运系数(TF)下降,植物中钒主要富集在根部,可减轻过量钒对植物可食部分的毒害。枸杞植株属于钒的耐性植物,食用枸杞嫩叶不会对人体健康有影响。(2)枸杞叶中钒的亚细胞分布规律为F1(细胞壁)> F4(可溶性组分)> F2(细胞核)>F3(线粒体和叶绿体)。显然,细胞壁是钒重要分布位点,大部分钒贮存于细胞活性较弱的非生理活动区,可大大降低钒对枸杞幼苗的毒害。而钒在细胞壁固持和可溶性组分的液泡区隔化,对植物自身解毒重金属起着重要作用,这可能是枸杞植物耐钒的主要机制。(3)钒在枸杞幼苗不同器官呈现不同的形态分布规律。茎和叶中钒主要以酸溶极性化合物(A3),与蛋白质、多糖及细胞壁上惰性物质结合形式(A7)存在,根组织中钒主要与细胞壁结合(B4)。酶解分析表明,枸杞根组织约60%的钒与果胶或纤维素结合。枸杞中钒主要以难移动金属螯合物形式贮存在细胞壁等部位,而根系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和果胶对钒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从而减轻钒对植物的伤害。所以,枸杞植株是钒的耐性植物。(4)随着钒浓度增大,枸杞和水稻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CAT、POD和SOD活性等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增加,而根系活力下降。可见,当钒浓度超过一定阈值(>100 mg?kg-1),明显抑制叶绿素、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活力,伤害细胞质膜系统,对植物生长产生危害。而低浓度钒胁迫可以激发植物的防御功能以缓解其对自身的危害,提高其抗性并刺激植物的生长。(5)分析枸杞和水稻叶片的SEM和TEM图发现,钒胁迫下植物的表观形貌发生变化,而超微结构受到明显损伤,其主要受损部分为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高尔基体以及细胞壁,所以钒对植物幼苗的生长发育有毒害作用。从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来看,枸杞受损伤比水稻严重,表明对于钒胁迫水稻比枸杞具有更强的耐性。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5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侯明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