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与乳腺癌血管生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 项目名称: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与乳腺癌血管生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30900372
  • 申请代码:H1805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刘赫
  • 负责人职称:副教授
  • 依托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选取疑诊乳腺癌拟行手术患者90例,进行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常规超声模式显示乳腺内病灶后,经患者肘静脉弹丸式注入超声造影剂sonovue 2.4ml,连续实时观察病灶的动态灌注过程。分析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表现、病理特点及肿瘤新生血管和VEGF表达。肿瘤新生血管和VEGF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探讨乳腺良、恶性病变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的病理组织学基础及与肿瘤新生血管及VEGF表达的关系。本项目将超声造影微血管显像这一技术与肿瘤血管生成和VEGF表达相联系,使在活体内评价肿瘤新生血管、判断肿瘤预后成为可能,并为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新思路。

结论摘要:

本项目迄今已完成乳腺肿块患者超声造影检查200余例,提出了乳腺病变超声造影分类方法,主要包括病灶的增强水平、增强方向、造影剂分布特征、造影前、后病灶的边界及大小范围的变化、病灶周边有无放射状增强,内部有无灌注缺损等。我们研究发现高增强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79%和特异性41.9%。向心性增强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55%和特异性68%。周边增强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39.5%和特异性98.3%。增强后病灶边界不清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82%和特异性65.6%。增强后病灶范围增大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46%和特异性90%。周边放射状增强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57%和特异性95%。内部灌注缺损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46%和特异性81.3%。无增强诊断乳腺良性病变的敏感性18.3%和特异性97.7%。我们发现造影增强区域的病理主要是原位癌、浸润癌生长旺盛区、导管内乳头状瘤、生长活跃的纤维腺瘤、小叶增生明显的腺病、富含血管的间质;未增强区域主要是纤维组织、粘液变、导管扩张、肿瘤细胞散在或呈条索样生长区。乳腺癌超声造影周边增强与微血管密度周边/中央比值高及VEGF表达周边阳性/中央阴性相关。乳腺癌周边增强与ER、PR、 P53、cerbB2表达无相关性。我们还深入研究了超声造影前后乳腺癌肿块大小测值变化,并与病理学测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常规超声低估了42%乳腺癌肿块的大小,低估的原因主要是常规超声难以显示浸润癌周边的导管内癌成分。超声造影对导管内癌的显示更敏感,对评估肿块大小更为准确。 本研究的创新点是应用超声造影为乳腺癌的诊断提供了新方法,并初步建立了乳腺超声造影检查及诊断规范;并将超声造影与肿瘤新生血管和VEGF表达相联系,有助于应用超声造影评价肿瘤新生血管、判断肿瘤预后。我们通过乳腺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及相关基础研究,初步建立了标准化的乳腺病变超声造影诊断和处理原则,为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和处理提供了一种实用、易于推广的可靠方法。课题组现已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4篇,应邀参加全国性会议做乳腺超声造影专题报告2次,并多次应邀在全国及地方性的学习班讲课。课题主持人现被聘为乳腺超声造影临床应用指南编写专家组成员。2011年课题主持人获国家教育部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密西根大学生物医学研究室进行为期3个月的学习与交流。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6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20 会议论文 1 获奖 4
刘赫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