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血管内微导管超选择低温技术对急性卒中溶栓后脑出血的干预研究
  • 项目名称:血管内微导管超选择低温技术对急性卒中溶栓后脑出血的干预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81070927
  • 申请代码:H0906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凌锋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动脉内药物或机械性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办法,能延长治疗时间窗和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但各种强化溶栓再通血管的措施,在促使血管再通时,也增加了并发症尤其是脑出血的发生率。其机理与缺血区微小血管构筑损伤有关。尽管低温具有明确的脑保护作用,但对血管,尤其是微、小血管的保护作用研究较少。不清楚它是否能降低溶栓后脑出血的发生率,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同时常规的低温诱导方法及伴随的严重并发症,往往抵消低温所带来的脑保护效果,使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本课题通过模拟临床介入溶栓治疗,利用改良开发的脑缺血动物模型及介入微导管技术,在闭塞血管再通时,同步行超选择性动脉内低温脑保护液灌注,实现快速诱导缺血区低温、减轻血管损伤及溶栓药物血管毒性、保护血脑屏障、减少有害代谢产物堆积及防止全身低温带来的并发症等多重作用方式,降低溶栓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结论摘要:

动脉内药物或机械性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办法,能延长治疗时间窗和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但各种强化溶栓再通血管的措施,在促使血管再通时,也增加了并发症尤其是脑出血的发生率。其机理与缺血区微小血管构筑损伤有关。尽管低温具有明确的脑保护作用,但对血管,尤其是微、小血管的保护作用研究较少。不清楚它是否能降低溶栓后脑出血的发生率,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同时常规的低温诱导方法及伴随的严重并发症,往往抵消低温所带来的脑保护效果,使其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我们研究中利用改良开发的脑缺血动物模型及介入微导管技术,在闭塞血管再通时,同步行超选择性动脉内低温脑保护液灌注,实现快速诱导缺血区低温、减轻血管损伤及溶栓药物血管毒性、保护血脑屏障、减少有害代谢产物堆积及防止全身低温带来的并发症等多重作用方式,降低溶栓后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1 会议论文 2 著作 1
凌锋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