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二烯是近年确认的人类化学致癌物。通过丁二烯接触评估及其致DNA损伤和染色体损伤检测,研究丁二烯作业工人遗传损伤的早期标志和遗传损伤修复能力,并进行追踪研究,发展新的生物标志检测技术;结合DNA加合物、血红蛋白加合物和尿中巯基尿酸衍生物的测定,分析三者之间及其与遗传损伤指标间的内在联系;筛选检测相关的miRNAs和对参与丁二烯生物转化、DNA 损伤修复、细胞周期调控的有关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探讨相关miRNAs和基因多态性(单倍型分析)与丁二烯致遗传损伤的关系;综合评定丁二烯作业工人遗传损伤的风险,探索职业化学致癌物不良健康效应的防控措施和策略。为阐明丁二烯的健康危害,特别是为制订丁二烯作业工人的健康监护指标、修订丁二烯职业卫生标准和筛检易感人群简便可行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1, 3-butadiene;exposure assessment;biomonitoring;genetic damage;genetic polymorphisms
丁二烯是近年确认的人类化学致癌物。本项目通过丁二烯现场接触评估、尿中巯基尿酸衍生物的测定及其致遗传损伤检测,研究丁二烯作业工人遗传损伤的早期标志,综合评定丁二烯作业工人遗传损伤的风险,为阐明丁二烯的健康危害,特别是为制订丁二烯作业工人的健康监护指标、修订丁二烯职业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前期对宁波现场164名丁二烯(BD)接触工人进行常规体检调查其健康状况。对工人进行遗传损伤检测,包括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以CBMN作为遗传损伤的效应指标,应用PCR-RFLP技术对BD接触工人的代谢酶基因和DNA修复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累积接触剂量、性别、GSTM1、CYP2E1、mEH和XRCC1 399等因素为染色体损伤的影响因素。本研究结果提示女性、累积接触剂量越高、GSTM1 (+)、CYP2E1、mEH一般组和XRCC1 399 AG+AA基因型可能是致染色体损伤的危险因素。对XRCC1基因194、280、399、-77四个位点的双体型分析结果显示,以CCGG/CCGG 双体型为参比,TCAG/TTGG双体型携带者微核率显著增高,说明TCAG/TTGG双体型携带者可能是BD作业人群中染色体损伤的易感者。在山东淄博现场,建立了UPLC-MS/MS方法测定尿中BD源巯基尿酸类代谢产物3,4-二羟基硫尿酸(DHBMA)和1-羟甲基-2-苯硫酚尿酸(MHBMA),比较作业场所空气中BD含量和接触工人班末尿中代谢产物浓度,来评估BD暴露对作业工人健康效应及染色体损伤的影响;通过分析BD作业工人的健康查体资料,检测工人血浆p53蛋白和抗体水平,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遗传损伤状况,探讨长期接触较低浓度BD时的主要效应标志物;探讨代谢酶类基因多态性与BD致遗传物质损伤之间的关系,以保护高危人群。研究表明班末尿中DHBMA可以作为BD近期接触的内剂量标志物,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可以作为评价BD接触的染色体损伤的效应指标,GSTT1、GSTM1分别与BD暴露水平间存在联合作用。综上,在我国现行卫生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条件下,BD仍可引起遗传损伤。班末尿中DHBMA可以作为BD近期接触的内剂量标志物,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可作为接触BD致机体遗传损伤的效应生物标志物。毒物代谢酶和BER通路修复酶基因多态与BD致遗传损伤有关,为识别高危人群和保护工人健康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