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神经机制与干预研究
  • 项目名称: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神经机制与干预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1170998
  • 申请代码:C2105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张卫
  • 依托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已成为当前我国极为严峻的个体、家庭和社会问题,在人类社会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的时代,如何让青少年在充分利用网络的同时却不会成瘾,是我们现在和未来都将面临的一项重大的科学与实践课题。本项目拟采用心理学、人类发展科学、认知神经科学、流行病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思路,运用问卷和量表评定、行为实验、纵向追踪研究、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等方法和技术,并结合现代测量和统计技术,系统地开展四层面的研究(1)在区分"高度参与"和"成瘾"的基础上,研制青少年网游成瘾的评定工具和诊断切分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2)采用大样本的纵向追踪研究探讨青少年网游成瘾的发病进程、发展模式、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和机制;(3)采用fMRI、静息态fMRI技术和方法,探讨网游成瘾的神经机制,尤其是冲动控制系统和情绪调节系统在其中的作用和关系;(4)采用TMS技术和行为训练技术从生理和行为两个层面对网游成瘾者进行干预研究。

结论摘要:

采用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思路,运用问卷法以及ERP、功能磁共振等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技术,本项目从以下四个方面考察了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和神经机制(1)生态系统因素影响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2)个体特质影响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3)从个体中心法的视角考察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发生的心理机制;(4)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认知及神经机制研究。 研究结果一方面揭示了学校氛围、教师支持、同伴侵害、亲子关系等来自不同生态系统的关键因素以中介、调节机制作用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另一方面考察了不同生态因素如何交织作用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结果表明不良同伴联结是其中最近段的风险因素。本项目同时考察了感恩、自闭特质、感觉寻求等人格特质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影响,并识别出基本心理需要、应对方式、社会印象、学校参与和情感联结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此外,建设性地验证了潜在剖面分析、潜类别增长分析等个体中心法在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研究上的适用性。在广泛选取社会适应指标、个体与环境指标的基础上,考察了网络游戏成瘾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社会后果的整体/生态架构。最后,本项目还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成瘾的神经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对低频率玩家进行30小时视频游戏训练,脑电数据的结果显示,训练后实验冲突慢波的一致性效应消失,并且一致试次的MFN波幅减小,FSW也在早期出现一致性效应。这说明,视频游戏经验降低了玩家前摄控制的保持能力和反应控制能力,提升了网络游戏成瘾的风险。由于高冲动性人格和低认知控制能力是网络游戏成瘾的重要风险因素,本项目还基于任务的功能磁共振技术,探讨了个体在进行认知控制时的神经活动模式,并探索这种神经活动模式与特质冲动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结果发现在主动控制加工时,个体的行动冲动性分量表与左侧IPL激活有显著正相关,而在反应性控制加工时,行动冲动性分量表与右侧DLPFC激活有显著负相关。与高冲动个体相比,只有在面临情绪冲突时,低冲动个体在监控冲突时,腹侧前扣带回(ACC)的激活更强;而低冲动个体在解决冲突时,左侧背外侧前额叶(L.DLPFC)的激活更强。结果说明,高冲动的个体在面临情绪冲突时,缺乏监控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7
  • 20
  • 0
  • 0
  • 0
会议论文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2 会议论文 1
张卫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