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氧鬼臼毒素(DOP)是来源于植物,对昆虫神经系统有独特作用的物质。对美洲大蠊的毒杀表现出典型的烟碱样症状。本项目以美洲大蠊背中线不成对中间(DUM)神经元为标本,采取胞外作用与胞内调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DOP对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的作用机制。采用放射性配体实验和免疫印迹技术研究DOP与nAChR的结合特点和对受体蛋白的作用方式;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DOP与nAChR作用后引起的受体通道的变化特征。同时观察DOP对DUM神经元胞内调节nAChR活性的重要物质 CaM、cAMP、PKA|和钙调蛋白激II( CaMK II)的影响。通过多环节多层次的研究,明确DOP对美洲大蠊DUM神经元nAChR的作用机制,提出DOP作用于昆虫nAChR的作用机制,为探索植物源杀虫剂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deoxypodophyllotoxin;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dorsal unpaired median neurons;Periplaneta Americana;calmodulin
脱氧鬼臼毒素(DOP)来源于植物,对昆虫神经系统有独特作用,对美洲大蠊的毒杀表现出典型的烟碱样症状。本项目以美洲大蠊背中线不成对中间(DUM)神经元为标本,采取胞外与胞内调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DOP对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的作用机制。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DOP与nAChR作用后引起的受体通道的变化特征,发现0.1-100 μmol/L 的DOP使美洲大蠊DUM神经元N型乙酰胆碱受体通道电流减小,并呈现出浓度依赖性(IC50为12.919μmol/L,Hill系数为2.0131),该抑制作用具有可逆性。DOP对ACh激活电流的抑制作用呈现非电压依赖性。10 μmol/L DOP对ACh激活电流有明显抑制作用,但两曲线的EC50较为接近,无显著性差异(n = 6,P > 0.05),提示DOP对ACh激活电流的抑制作用是非竞争性的,即DOP并非与ACh作用于nAChR的同一位点。 根据同源性较近的昆虫物种设计出美洲大蠊nAChR,CaM和CaMII的简并引物,克隆了的基因序列。通过与NCBI数据库比对表明美洲大蠊nAChR基因部分序列(539bp)与赤拟谷道nAChR相似度为84%;CaM(435bp)与雕叶蝉等昆虫的相似度为83%;CaMK2(538bp),与果蝇的相似度为77%。实时定量荧光PCR实验表明10-150μmol/L的DOP对美洲大蠊nAChR α6亚基、CaM和CaMII的表达量表现出低剂量激活,高剂量抑制的特点,45-80μmol/L激活最明显。 通过实验可以证明申请书中提出的美洲大蠊的毒杀表现出“烟碱样症状”的假设DOP与nAChR结合之后,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胞内钙稳态变化,激活CaM,引发级联反应一方面促使ATP水解成cAMP,为PKA磷酸化受体胞内结构提供磷酸化基团引发兴奋作用;另一方面,活化的CaMKⅡ一部分与受体直接发生交互作用引发兴奋作用,另有一部分在cAMP浓度饱和之后被激活使得被磷酸化的受体去磷酸化,启动抑制路径。低浓度的DOP组中,nAChR、CaM 表达量升高,磷酸化占主要地位,显示出兴奋效应;高浓度DOP组中, nAChR、CaM、 CaMKⅡ表达量下降,去磷酸化占主导地位,显示抑制效应nAChR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