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民族学、历史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对滇藏川交接地带多民族交错聚居区的农牧业产业结构、商贸交流机制、区域内城镇的空间体系、区域生态环境、区内不同民族体间的文化扩散、族际关系与区域经济成长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探讨不同发展时期这个特殊区域经济成长机制的不同表现形式和特点;揭示多民族交错聚居的同一区域内不同民族体经济成长与区域经济间相互运动的不同发展特性。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对这个课题的实证研究,探索多民族交错聚居的同一区域内不同民族体间如何整合协调发展、并能兼顾彼此发展特性和利益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以便为中国西部多民族交错聚居区制定分类指导的区域开发战略提供实践借鉴。
本课题运用人文地理学、经济学、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和成果,在对自然资源环境基础、社会人文环境、产业结构发展现状、经济运行体制等经济运行要素进行多界面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滇藏川交接地带多民族交错聚居区这个中国西南边疆特殊区域的经济成长及其发展机制问题首次进行了系统综合研究。通过在定量评价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基础上展开的实证研究,重点研究了多民族交错地带社会经济发展的成长障碍,揭示了影响经济运行各主要要素与经济发展机制间的具体互动关系,突出展示了基于多民族交错聚居区特性所导致的经济运行特征及其与区域经济成长之间的特殊关系。以如何构建和谐实现国家、区域、民族等诸种利益主体对滇藏川交接地带经济成长的需要为主线,基于区域资源基础的特殊性、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自我经济运行能力的薄弱性、地带内组成单元间经济成长的差异性,提出了基于不同区域优势产业类型划分的地带内非均衡发展战略、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发展、增强民族乡村自我发展能力培育及其与区域主导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以民族商贸和文化交流为载体拓展地带内民族区域与南亚及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等多系统界面的成长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