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华南寒武纪海桩化石研究
  • 项目名称:华南寒武纪海桩化石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41072018
  • 申请代码:D020101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4-12-31
  • 项目负责人:陈贵英
  • 依托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海桩纲(Stylophora)属于棘皮动物门海扁果亚门(Homalozoa),分布于中寒武世至晚石炭世。海桩化石十分稀有,我们对其知之甚微。迄今为止,中国仅广西一处,亚洲也仅韩国、蒙古和中国三处报道海桩化石。本项目拟在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在已知化石点和华南其它沉积环境类似的中、上寒武统进行系统的化石采集。在大量野外工作的基础上,首先对海桩化石进行详细的系统古生物学研究,利用生物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其形态结构进行仔细研究,对属种进行描述、鉴定,确定分类位置;然后对华南寒武纪海桩的分布、类型和古生态进行分析研究,初步阐明华南寒武纪海桩的属种类型、生态特征与古地理分布。海桩纲化石稀少,构造复杂,研究难度较大。虽然海桩化石对地层划分对比的意义尚不明确,但作为一个纲,不应放弃对其的研究。而且,作为寒武纪结构最复杂的无脊椎动物之一,其研究的不断深入也将对生命起源和演化的研究产生一定意义。

结论摘要:

在广西靖西寒武纪芙蓉统产大量三叶虫和少量腕足类化石的果乐组灰黄色到黄色钙质泥岩中采集海桩化石10余块,始海百合化石200余块。对其中7块海桩化石进行了仔细研究,确定所采化石为Cornuta(角首目)Nanocarpus属的新种,建立新种一个Nanocarpus guoleensis sp.nov,这是我国发现的第二个海桩化石种,新种个体较小,长梨形萼,向后变尖。萼框较宽,由10块边缘板和2块口缘板组成,前端连续,后端不封闭。轭棒较粗,前段与后段之间明显断开。萼末端开口处见扇形肛椎。桩腕基部较宽,始端见细长刺,前部有粗壮刺。对采集的200余块始海百合化石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新属一个Jingxieocrinus gen. nov.,新种一个Jingxieocrinus guoleensis(gen. et. sp. nov.)。新属个体较小,锥形萼。萼板15块,排列规则,其中五边形底板5块,六边形侧板5块,五边形辐板5块,无萼孔及缝孔。茎长,始端粗,向末端迅速变尖。始端茎板矮,大小茎板交互重叠,向末端茎板变高,大小茎板趋于一致。腕羽5枝,细长不分叉,双列小板,生于口缘辐板相间处。偶见盖板,横椭圆形,上覆放射状纹饰。对靖西海桩化石及始海百合化石生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海桩生活于水动力较弱,水体略深的平静海底,在软基底上固着生活,活着时以下位面平躺于海底,用桩腕上的腕刺或边缘板上的刺瘤固着海底,以桩腕末端迎流(水流),步带张开用以摄取水流中的营养物质。认为始海百合发育了长而细的茎,没有固着器,可能营假浮游或寄生漂游生活,以尖细的茎末端附着于藻类等其他物体上,萼口部向下,整个萼倒立或斜浮于水中,腕羽向下或斜向伸展、摆动,搅动取食。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0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1 会议论文 1
期刊论文 5 会议论文 1
期刊论文 16 会议论文 1 著作 1
陈贵英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