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有机农业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学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之一。在此背景下,研究农户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有机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决策过程和影响因素成为农业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农业地理学、管理科学等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研究课题。本项目以北京、河北唐山等地大都市郊区为案例地区,借鉴多维度创新体系的视角,分析有机农业生产网络的建构过程,剖析农户、地方政府、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科研机构、农产品批发商等多维行为主体的空间联系和互动机制,分析传统与有机农业生产网络之间的竞争和共生关系,识别不同空间尺度的经济、社会和制度要素对农户选择有机生产方式的作用强度和协同作用机理,总结有机农业创新体系的空间性特征,形成农户转向有机生产方式的有效激励与决策模式。
Metropolitan area;Organic agriculture;Multi-dimensional;Production Network;Decision-making model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传统农业给人类带来高效劳动生产率和丰富物质产品的同时,也导致了环保压力、食品安全、三农问题、绿色贸易壁垒等问题的出现。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自然和人类的需求,有机农业作为替代产业与探索性新模式应运而生。本研究以北京、河北、山东等地大都市郊区为案例地区,通过系统整理统计数据、调研数据与案例,综合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空间分析方法和案例解剖分析法,剖析有机农业生产网络的不同空间尺度特征,研究同一区域中多维度行为主体的空间联系和互动机制,以及不同空间尺度的经济、社会和制度要素对农户选择有机生产方式的作用强度和协同作用机理,并构建了有机农业生产决策模型,为地方政府与企业更为有效地发展有机农业提供指导与建议。研究认为,对于我国大都市郊区有机农业的多维度创新体系研究核心主体应该为多尺度影响下的农户。我国有机农业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发展,整体规模与产品市场有了一定的扩展,其有机农产品生产区域差异性较大。现状格局分布相对不均衡,生产网络空间组织的总体结构上仍以基地、总部为主导,加工厂次之,但加工厂的数量规模已有显著扩大;网络内总部、加工厂和基地三大组织在空间地域上的分布呈叠加错位现象,即各省域内三者均有分布,但分布强度有所差异,且同一区域内不同组织的规模状况也有所不同。有机农业区域性生产网络根据功能强弱能够划分为总部型、加工型、基地型、总部加工型、总部基地型、基地加工型与均衡型七种类型。但有机农业生产网络中信息网络则表现为单层内生型、单层辐射型和多层发散型三种不同的空间组织结构,典型地区有机农业生产网络信息网络作用过程与作用机制也有所差异。而基于企业的有机农业生产网络驱动机制则表现出市场驱动型、社会网络驱动型与企业家精神驱动型三种作用过程。通过相关调研数据与相关分析,对农户有机农业生产行为有显著影响的因子主要包括家庭劳动力数量、有机农产品价格预期收益、政府补贴与扶持和加入农业产业化组织等因素。基于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和扩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将农户生产有机农产品的行为意向作为农户有机生产行为的中介变量,将农户的行为态度、行为目标、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作为前置变量,将农户禀赋、经因济素、政策因素和其他因素作为解释变量,构建了有机农业农户决策模型,并予以修正,以有效引导有机农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