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土地利用-交通-环境" 空间一体化模型的理论及应用以北京和深圳为例
  • 项目名称:"土地利用-交通-环境" 空间一体化模型的理论及应用以北京和深圳为例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70973065
  • 申请代码:G0313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郑思齐
  • 负责人职称:副教授
  • 依托单位:清华大学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城市既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也是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主角。本项目从城市空间结构的角度,研究土地利用(产业、居住和交通的空间布局)及其互动关系对城市经济效率和环境质量的影响,探索如何在两者之间进行科学的权衡。"土地利用-交通-环境"空间一体化的理论模型将充分考虑中国城市中制度变革和历史路径依赖性的特点,建立企业选址、居民选址、交通出行、土地价格、土地开发、环境影响等子模型,并通过一般均衡模型实现各子模型的协同工作和动态一体化,揭示土地利用、交通和环境之间的耦合和互动关系,以北京和深圳为实证案例,分析城市增长、企业/居民偏好变化、土地/交通/环境管制等政策干预的系统性影响和传导机制。将利用该一体化模型对城市/交通规划、土地和环境政策的系统性效果和协调性进行模拟和评估,并提出改进途径;同时,将提出与GIS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等上下游工作搭接以建立应用(仿真)模型的策略,形成城市空间政策的的决策支持技术。

结论摘要:

项目组严格执行计划书中所设定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拓展了研究队伍,优化了研究步骤。基于国际研究的最新进展,项目组从三个递进的方面开展研究。首先探索了中国城市内部“土地利用—交通—环境”各部门的内在经济机制,包括就业与宜居性特征(地方公共品)可达性对居住选址和住房价格空间分布的影响机制、交通基础设施对土地价值和居民福利的影响、城市环境质量与居民绿色生活需求。其次,基于上述经济规律的研究,构建“土地利用—交通—环境”空间一体化模型,分析城市政策干预的系统性影响和传导机制,对城市空间政策的系统性效果和协调性进行模拟和评估,力图形成决策支持技术。第三,探讨政府行为在上述体系中的影响机制,特别是中国特色制度下,地方政府的土地和低收入住房供给行为及其对城市发展和住房市场的影响,以及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的决策。 本项目选题新颖,是国际学术界的研究前沿,在中国快速城市化和各种空间要素一体化程度日益增强的大背景下也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项目组超额完成了计划书中设定的研究成果目标,研究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创新性成果,这些成果能够为提高中国城市空间资源配置效率、改进环境可持续性,改善社会公平性的政策设计提供有效支持。关键性成果包括(1)发表了30篇被检索论文(含SSCI期刊论文6篇;EI期刊论文1篇;ISTP论文5篇,CSSCI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5篇,其他3篇),32篇会议论文,形成专著1本;(2)研究成果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SSCI和CSSCI论文发表在有高影响因子的经济学重要学术期刊上(如JEG以及《经济研究》等),已累计被引用150余次,做特邀报告2次,5篇论文获奖;(3)项目组与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机构建立实质性合作关系,政策建议报告得到政府领导批示和城市管理部门关注,为公共政策设计与评价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4)构建北京、深圳和成都的城市空间数据库与相应图集;(5)项目负责人的学术影响力得到了较大提升,受聘为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项目咨询专家,是SSCI期刊JHE的第一个中国编委,作为中国大陆学者第一人获得Homer Hoyt Institute优秀青年学者奖,担任世界华人不动产学会副秘书长。项目负责人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经济空间结构”研究体系;带动了一系列科研项目,形成了互为补充的研究格局;建立了密切合作的学术团队,进一步增强了科研管理能力。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36
  • 37
  • 0
  • 7
  • 1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39 会议论文 2
期刊论文 73 会议论文 7 著作 4
期刊论文 5 会议论文 1 著作 2
郑思齐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