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产业转移的非均衡机制是指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过程中引起的技术进步差异及人力资本的空间再配置现象的循环累积效应,同时针对承接产业转移区域的外源性特征,将消费漏出与区域乘数作为非均衡机制的强化因素。通过区分本地消费与外部消费,运用区域乘数分析揭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力与外生力;采用区域投入-产出法测算技术进步率,并将其纳入区域乘数分析中,从而放大了区域经济增长的内生部分,这是本项目的研究思路创新。项目综合运用区域投入-产出法与区域经济计量模型,克服了区域投入-产出表的静态分析与预测能力不足问题,而计量经济分析则可以对要素结构变化的动态因素加以反映,从而增加了对经济变量的预测能力。以珠三角与环珠三角为研究对象,两区域具有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时序相关以及区域间产业转移的空间相关,同样兼具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外源性- - 消费漏出特征。在实践层面,广东实施"双转移"战略为本项目提供了相关政策评估的参照系。
Exogenous region;Structure effect;Let out of consumption;Structure of the labor;Model of input-output
本项目基于广东省外源性经济特征与广东“双转移”战略背景,探讨区域产业转移的非均衡机制与人力资本结构的关系。研究内容包括一是我国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的区域差异及其空间相关性问题,重点研究了我国东中西产业升级的时空规律,主要采用空间面板数据及空间计量经济模型进行测算;二是探讨产业转移的结构效应,主要是通过区域产业升级的差异性以及各行业的技术进步率差异体现,其中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就是不同行业的技术进步率的测算。采用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不同行业的全劳动生产率,以反映各行业的技术进步差异,进而依据不同行业的技术进步差异,识别区域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的结构效应;三是针对外源性区域的消费漏出(将消费区分为本地区消费与区外消费),主要是通过区域间投入产出关系得以体现,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IRIO)区分了本地消费与省外消费,并以会展业为例,测算了会展经济对区域内拉动(本地消费)和区域间(省外消费)的不同作用。此外,从加工贸易的区域特征出发,采用世界投入产出表(WIOD)区分了中间品的本国生产与进口部分,通过扣除进口中间品的数据,实际测算了我国不同行业对本国经济的真实拉动作用;四是探讨区域产业转移与劳动力结构的互动关系,通过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体现不同区域劳动力及人力资本差异,对上述区域的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进行空间计量分析;五是区域产业转移的非均衡机制与政策调控效应,主要是对案例区域——广东省“双战略”战略的政策效应为例,探讨“双转移”战略的区域产业升级效果,对广东外贸竞争力的影响,对居民福利水平的影响,并有用幸福指数测算了广东“双转移”战略的幸福效应,以此作为该项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依据。 项目执行期间共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标注基金项目)21篇,其中CSSCI论文12篇,国际会议发言论文2篇,获奖论文2篇。论文主要发表在经济学季刊,国际贸易问题,旅游学刊,财经研究,国际经贸探索等经济管理领域的重要学术期刊。其中多项研究成果是创新性探索,并取得标识性研究成果,如利用投入产出表测算我国不同行业的全劳动生产率(TLP),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测算我国高技术行业的完全比较劳动生产率,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IRIO)测算我国会展经济的区域拉动效应等。这些成果也是国内同期采用投入产出技术研究不同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率以及区域经济关联效应的领先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