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沽河流域(青岛市所辖范围,产芝水库以下4781 平方公里)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野外和室内试验(土壤、地下水),建立田间尺度上的土壤水/地下水流耦合模型,并对田间尺度上的耦合模型进行校正、验证及参数的不确定性分析;收集该流域上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质、水文地质、土壤、遥感等资料且根据情况补充一些野外试验,在此基础上,以GIS 为平台,结合地质统计学、蒙特卡罗(MC)模拟和土壤转换函数(PTFs)等方法,将田间尺度上的模型扩展到流域尺度;把集合卡尔曼滤波方法与流域尺度上的土壤水-地下水流耦合模型进行同化运算,以减小输入数据、参数和模型本身等所带来的误差,从而更加准确地评价流域上的土壤水-地下水资源;根据未来气候和土地利用状况等条件的改变,预测变化环境下大沽河流域尺度上的水资源量,进而为流域尺度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soil water;ground water;data assimilation;numerical simulation;basin scale
土壤水是大气降水、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四水转化”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与地下水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尤其在地下水浅埋区,降水通过包气带入渗补给地下水,反过来,地下水又通过毛细作用并受到蒸发的驱动力上升排泄或补给包气带。但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过去几乎都是把土壤水和地下水分开来研究,土壤水研究中总是将波动的地下水面过分简化,忽视地下水的某些作用,降低了模型精确性甚至产生严重错误;而地下水研究总是将包气带作为“黑箱”处理,用输入输出确定地下水与大气降水之间的响应,忽略了土壤水与地下水的紧密联系,这与实际情况是不相符合的。只是近些年来C. Twarakavi等(2008)把渗流带(土壤带)水和地下水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建立了土壤水-地下水的耦合模型,但这个模型只进行了理论上的验证,还没应用到实际问题的模拟中去,更没扩展到流域尺度上去。本项目以大沽河流域(青岛市所辖范围,产芝水库以下4781 平方公里)为研究对象,在流域内大致均匀布设了106个点(土壤剖面),分2-3层取样测定其基本理化性质,并原位测定了土壤饱和水力传导率;选择流域内10个代表性点开展了不同深度土壤剖面含水量和地下水位的长期观测,探讨了流域土壤水分、地下水位的时空分布及动态变化特征;在大量的野外和室内试验(土壤、地下水)基础上,建立起田间尺度上的土壤水/地下水流耦合模型,并对田间尺度上的耦合模型进行了校验,分析了农田水分转化及作物需水规律;收集整理了流域上的土地利用、气象、水文地质、水文地质、土壤、遥感等资料且根据情况补充了一些野外试验;以ArcGIS 为平台,结合地质统计学、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方法(AM_MCMC)、土壤转换函数(PTFs)等方法,将初步将田间尺度上的模型扩展到了流域尺度;结合不同年度大气降水条件,建立土壤水与地下水联合管理下的农业节水和水资源利用新模式,实现大沽河流域尺度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