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导致农村土地不断征用并产生大量失地农民。失去土地使农户以土地为基础的生计遭到破坏。重建失地农户生计成为转型时期保持社会稳定和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迫切问题。现行的'土地换保障'制度是基于自上而下政府社会保障设计的,提供了最基本的社会保障,但是没有考虑失地农户自身资源禀赋、生计重建及生产发展的持续性。本项目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试图建立一个适合中国农户生计及重建的分析框架,为失地农户及其它类似农户生计及重建研究提供分析工具。研究内容包括描述农户失地背景及与失地相关的风险及脆弱性;考察失地农户生计资本及其变化状况;分析相关制度安排及组织结构;理解农户失地前后生计策略的动态变化;认识农户失地后调整、恢复及重建生计的结果。通过对不同类型失地农户生计重建模式及其驱动力和影响因素的分析,为政府保护失地农户的制度设计提供微观的基础证据和政策建议。
Land-expropriated farmers;Livelihood assets;Income mobility;Livelihood reconstructing;
城镇化发展使农户失去土地,以土地为中心的生计遭到破坏。需要基于家庭资源、制度和政策重建生计,实现‘土地换生计’。需要分析农户实践中演化出的基于自身资源、社区组织和政策的生计重建活动,为决策提供科学证据。研究内容1)与征地相关风险及脆弱性;2)农户生计资本变化;3)相关制度安排及组织结构;4)农户生计策略变化;5)农户重建生计结果。按照经济发展和地理区位等因素选取江西、湖北和云南征地较多的城郊地区,调查农户723户,内容人口信息、征地前后生计资本和收入、征地补偿、风险处理及对相关政策评价等。收集了二手数据。研究结果、关键数据与科学意义阐述如下。征地对农户生计影响第一,征地对生计资本影响有差异。第二,就业决策非农化务农比例下降32.3个百分点;务工比例提高39.4个百分点;非农经营比例提高4.2个百分点;失地程度是就业决策变化主因。第三,用补偿款投资倾向不明显58.8%农户用于生活开支等。第四,失地农户社保体系不完善。征地与农户收入及其流动性第一,不同兼业类型、劳动力规模和失地程度农户收入结构变化有差异。非农兼业户、非农户、纯农户和农业兼业户分别占42.0%、26.9%、18.2%和12.9%;失去半数以上土地农户占76.3%。第二,总收入增幅不明显,收入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工资性收入上升19.4%,农业经营收入下降24.7%;不同兼业程度、劳动力规模和失地程度农户收入结构变化有显著差异。第三,对九江和襄阳分析收入流动性有明显组间差异低收入户更倾向于“上升”,中高收入户更倾向于“下稳”;不同收入组收入流动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户主未务工、兼业程度低、劳动力少、失地程度高、发生过经济风险和自然灾害的低收入户收入流动更容易出现恶化。第四,对襄阳和昆明分析经济和社会资本显著促进收入向上流动;征地后经济和健康风险对收入流动性冲击明显;家庭禀赋和风险冲击对不同收入组农户影响有差异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初始收入位序高、社会资本弱、失地程度高和遭受健康风险冲击的低收入户收入向下流动可能性较大。本项目构建了适合失地农户生计重建分析框架,通过总结不同地区和类型失地农户生计重建过程,理解失地农户生计重建影响因素,为完善中国小农户生计分析方法提供参考。研究结论为制定科学政策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