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牙龈卟啉单胞菌激活炎症细胞参与主动脉瘤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
  • 项目名称:牙龈卟啉单胞菌激活炎症细胞参与主动脉瘤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81170282
  • 申请代码:H0216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吕亚林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主动脉瘤(AA)发病率逐年上升,90%以上破裂者发生猝死。以往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AA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慢性牙周炎患者血中炎症因子水平升高。预试验发现AA组织中有牙龈卟啉单胞菌(P.g)存在,与文献报道一致。但P.g所引起的炎症反应在A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有待证实。我们假设P.g入血后通过激活TLRs触发炎症反应,促进AA发生发展。本研究拟在前期已建立的AA动物模型基础上利用TLR2,3,4,9基因与ApoE基因双敲小鼠给予血管紧张素II低剂量750ng/kg/d灌注+尾静脉注射P.g,结合病理分析、免疫组化、细胞培养等实验技术观察炎症细胞MMPs表达水平及主动脉细胞外基质降解情况等,阐明P.g在AA模型中触发炎症反应及促进AA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同时拟通过大样本量临床研究明确牙周致病菌与AA之间的相关关系,确定牙周炎是AA的危险因素之一,为进一步通过牙周干预治疗防治AA提供新的思路。

结论摘要:

主动脉瘤(Aortic Aneurysm,AA)是指主动脉壁发生瘤样扩张或膨出的一种高危性疾病,主动脉瘤发病率逐年上升,90%以上破裂者发生猝死。其发病机制不祥。以往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动脉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牙周致病菌入血可引起持续性菌血症,并能引起炎症因子水平升高。且有研究证实在主动脉瘤组织中可检测到牙周致病菌的存在。 本研究临床部分以100名无主动脉瘤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分析了109名主动脉瘤患者的牙周状况,结果显示主动脉瘤患者的牙周炎发病率较高,109人中105人患牙周炎,对照组100人中52人患牙周炎;主动脉瘤组牙周破坏程度较为严重,附着丧失更多,中、重度牙周炎占69.7%,而对照组中、重度牙周炎仅占9%;缺失牙数(平均4.9颗)明显高于无动脉瘤的对照组(平均0.2颗)。应用PCR方法检测两组的非刺激性唾液和龈下菌斑中8种牙周致病菌Pg、Pi、Aa、Fn、Cr、Pn、Tf、Td,发现主动脉瘤组的唾液和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非刺激性唾液和龈下菌斑中的检出率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同时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主动脉瘤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炎性因子,结果显示MMP-9和TNF-а的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综上所述,本研究从临床指标的对比分析、细菌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三方面证实相对于无主动脉瘤的健康对照,主动脉瘤患者的牙周状况更差,牙周炎症更重,血清中炎症反应更重。本研究的动物实验部分利用血管紧张素灌注制备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同时,通过尾静脉注射牙龈卟啉单胞菌,模拟牙周炎时细菌入血状态。实验结束后解剖小鼠可见注射Pg组小鼠有明显动脉瘤生成,未注射Pg组没有明显瘤体。动物预实验结果表明Pg感染可以增加动脉瘤大小,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由此推断慢性牙周炎与动脉瘤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中、重度牙周炎可能是主动脉瘤发生的危险因素。 因此本研究结果为主动脉瘤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为预防主动脉瘤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慢性牙周炎患者尤其是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定期进行牙周检查和治疗对于预防主动脉瘤的发生、发展是有必要的。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3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吕亚林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