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来源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其生物学功能及介导其向受损肝脏迁移、分化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内源性大麻素系统(ECS)在各种肝损伤中显著上调;我们前期研究发现,肝纤维化时,骨髓来源的高表达大麻素受体(CB1和CB2)的细胞迁移至受损肝脏,但其功能和作用机制不详。本课题拟以ECS (包括受体CB1或CB2;配基AEA或2-AG;配基的代谢酶磷脂酶D,脂肪酸酰基水解酶,二酰基甘油脂酶,单酰基甘油脂酶等)为靶分子,应用骨髓细胞特异敲除了CB1或CB2基因的小鼠、骨髓细胞为野生型的CB1或CB2基因敲除小鼠,骨髓细胞被EGFP标记的小鼠等,采用RNAi、受体激动剂或阻断剂等技术,探讨ECS在骨髓来源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或骨髓单核细胞)参与的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试图从一新视角阐述ECS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的参与机制,为寻找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Endocannabinoid System;Liver Fibrosis;Bone Marrow Transplant;Bone Marrow Monocyte/Macrophage;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
骨髓来源细胞在肝损伤及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介导其向受损肝脏迁移、分化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内源性大麻素系统 (ECS) 在各种肝损伤中显著上调,但其功能和作用机制不详。本课题以ECS 为靶分子,应用骨髓细胞被EGFP标记的嵌合体小鼠模型,采用RNAi、受体激动剂或阻断剂等技术,探讨了ECS在骨髓单核巨噬细胞(BMM)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 参与的肝损伤及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取得了一些原创性重要发现 1. 建立了骨髓细胞被EGFP标记的嵌合体小鼠模型,为在体观测骨髓来源细胞在受损肝脏的定位和分化提供了准确高效的研究模式。 2. 系统地阐述了ECS在肝损伤及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肝损伤发生时,ECS配体在肝组织中的浓度显著升高,而在骨髓中的浓度不变或减少,使得ECS配体浓度在肝组织和骨髓之间形成浓度梯度。该浓度梯度是驱动骨髓细胞向受损肝组织迁移的动力之一。ECS配体的合成酶、受体CB1和CB2与炎症因子 (TNFa)、肝纤维化指标 (III型胶原) 均呈明显正相关;而ECS配体的降解酶与这两个指标呈负相关。提示在肝损伤过程中,净增加的ECS配体和CB1、CB2参与了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进程。 CB1激动剂 (mAEA) 促进 BMM 和 BMSCs 迁移,而CB2 激动剂对迁移无影响。CB1信号引起GTP-RhoA明显增加,但不影响GTP-Rac1。G(a)i/o蛋白抑制剂 (PTX) 降低mAEA引起的GTP-RhoA增加,PTX和Rho激酶抑制剂显著抑制mAEA触发的BMM和BMSCs迁移,提示CB1通过G(a)i/o/RhoA/ROCK信号通路介导BMM和BMSCs迁移。体内实验发现,CB1拮抗剂明显降低BMM和BMSCs向受损肝脏的迁移,但是不影响T细胞和树突细胞的迁移。 激活CB1增强BMM的吞噬活性,该活性也依赖G(a)i/o/RhoA/ROCK信号通路。 在体内CB1的阻断显著抑制了受损肝组织中TNFa等炎症因子的表达,同时改善受损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程度。 本研究项目的原创性结果揭示了ECS、BMM 、BMSCs等在肝损伤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机制,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肝损伤过程,从而设计出新的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