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腐霉(Pythium)高产EPA代谢调控机理研究
  • 项目名称:腐霉(Pythium)高产EPA代谢调控机理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20976065
  • 申请代码:B0608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余龙江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花生四烯酸(AA)、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市场供不应求,微生物发酵是生产PuFAs首选途径,AA、DHA已实现产业化,但EPA产量较低,离产业化尚有距离。本课题组获得了一株EPA产量高于目前国内外报道最高水平的腐霉菌株,该菌株具有油酸、亚油酸含量较高等特点,若将油酸和亚油酸转化为EPA,可实现EPA高产腐霉发酵。本课题拟通过EPA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克隆、强启动子及多拷贝的多价载体构建、农杆菌介导丝状真菌转化、基因表达Q-PCR监测、脂肪酸代谢组GC-MS分析等技术集成,阐明腐霉EPA合成途径限速步骤和影响关键酶的各种因素,揭示腐霉高产EPA代谢调控机理,建立EPA高产发酵调控策略,为利用代谢工程方法构建EPA高产菌株并实施EPA高效发酵代谢调控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其他EPA菌株高产发酵以及丝状真菌代谢调控研究提供参考。

结论摘要:

本课题前期建立了产EPA真菌的高通量筛选方法,筛选获得了较高产量的EPA菌株,通过菌种鉴定,确定其为华丽腐霉(Pythium splendens)。通过研究影响该菌株EPA合成的各种因素,发现温度、溶解氧及油脂合成代谢调节剂等因素对EPA合成影响较大,结合GC-MS分析脂肪酸组成,揭示了该菌株EPA合成途径,发现n-6途径是其主途径,n-3途径是次要途径,且首次发现还存在特殊途径,即“?8脱氢”途径,它是n-6途径中补充途径。同时,还发现其n-3途径与已报道的不同,具有特有的成分20:3Δ11,14,17及?8脱氢酶。采用直接添加外源脂肪酸底物对所确定的EPA合成途径进行分析,进一步发现EPA合成途径限速步骤及其关键酶为Δ12、Δ6及Δ17脱氢酶,从而揭示了该菌株中油酸、亚油酸含量较高且含有较多花生四烯酸(AA)的原因,通过关键酶基因克隆、功能验证、QRT- PCR检测及表达谱分析,进一步确证了以上限速步骤及其关键酶。分别从华丽腐霉和高山被孢霉cDNA中克隆了Δ17和Δ12脱氢酶基因,Δ6脱氢酶基因通过转录组测序结果克隆得到。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Δ12和Δ17脱氢酶基因分别与已报道的同源性高达99%、99.8%,而Δ6脱氢酶基因与已报道的同源性仅为86%,确定为新基因,并通过转入酵母表达进行了功能验证;还发现Δ6和Δ17脱氢酶基因均存在3个组氨酸保守区HXXXH、HXXHH和Q/HXHH,且Δ6脱氢酶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含有一个细胞色素b5结构域。建立并优化了农杆菌介导华丽腐霉遗传转化体系,同时建立了基因枪法转化华丽腐霉的条件。构建了含构巢曲霉强启动子Trpc的Δ6、Δ12和Δ17脱氢酶基因的pCAMBIA1303单价表达载体及Δ6、Δ5脱氢酶和E6延长酶三价表达载体,转化华丽腐霉结果表明,基因拷贝数增加可促进底物油酸、亚油酸及AA等中间产物转化,从而增加EPA积累;构建了双拷贝Δ6脱氢酶基因的pAO815酵母表达载体,转化酵母结果表明,双拷贝较单拷贝增加了Δ6脱氢酶表达,促进了亚油酸转化。 本课题完成了计划任务,到达了预期目标。确定了华丽腐霉EPA合成途径及其限速步骤对应的关键酶;揭示了高产EPA合成调控机理,为EPA高产菌构建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4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2 会议论文 1
余龙江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