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精选2个典型肾阳虚证家族,运用基因芯片和蛋白质芯片等技术比较研究(1)家族中典型肾阳虚证﹑肾阳虚证和正常成员之间;(2)温补中药治疗显效的肾阳虚证患者治疗前后;(3)典型肾阳虚证同对照组(健康配偶)之间的差异基因谱和蛋白质表达谱,以期准确高效地筛选肾阳虚证的标志性与主效基因、关键蛋白质,探索该证的生物学基础,初步形成肾阳虚证的分子评价体系。同时建立肾阳虚证数据库,为该证的可持续研究和信息共享搭建平台。
本课题首先评价了肾阳虚量表的信度效度。通过五位专家单盲评分、连续三年动态观察、临床检测等证实了两个肾阳虚家族的典型性与稳定性。揭示了家族性肾阳虚证低下的植物神经系数以及唾液菌群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初步特征。比较研究了下述转录组(1)家族中典型肾阳虚﹑肾阳虚和正常成员之间;(2)温补中药治疗显效的肾阳虚证患者治疗前后;(3)典型肾阳虚证同健康配偶之间。结果显示,以能量代谢与信号转导通路为主的大量微效基因的整合作用,乃肾阳虚家系转录组的根本特征。信号通路分析发现,肾阳虚证的产能不足主要源于能量代谢之调控通路(如MAPK、IGF通路)功能异常低下,而氧化磷酸化等产能通路本身反而处于亢进状态。此外,Toll样受体等免疫信号通路显著下调,泛素复合体等蛋白质分解通路明显上调。采用ELISA法发现,能量代谢重要调控通路Ras/MAPK组分MEK1,ERK1/2的酶活性明显低下。采用PCR-DHPLC法从肾阳虚家系患者MEK1基因中发现了一个新SNP位点。本课题成功引入家系法阐述肾阳虚的科学内涵,使得证侯―家系―遗传―方药干预成为一个整体,从多角度侧面证实先天/遗传因素是肾阳虚证的要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