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球化为学术背景,以可持续发展为实践目标,基于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卫星图像和实际调查资料,借助后现代数学工具和计算机模拟实验方法以及地理研究的一般程序,研究中国的城市变化及其自组织演化的空间动力学,探索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因素对城市化、郊区化、边缘城市化、外联型城市化等的影响原理,并借助区域集成动力学模拟实验技术刻画复杂空间系统的自组织过程,以期揭示空间复杂性的地理数学本质等理论前沿问题,在此
本课题探索中国的城市变化及其自组织演化的空间动力学,从时间、空间、等级体系三个角度和实证、理论两个层次开展系统研究。有关城市变化的实证分析,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为十一五计划国家城镇化战略服务的城镇化研究、九十年代以来新郊区化现象及其机制研究、中国城市体系城市人口规模结构的重构和空间结构、职能分类与经济效益的对比跟踪研究,提出了中国城市研究第一科学问题是基本概念的正确性的命题,做了大量城市基础性数据的加工与整理、城市规模测度的规范、城市实体地域和功能地域划分的尝试,希望对中国城市研究未来的发展打下一些基础。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以自组织城市为中心,开展了宏观层面的城镇化动力学分析。代表性成果为城乡人口地域特征的多分维刻画、自组织城市网络理论模型的建设和定量判据、中国城市空间分布结构双侧对称性规律、中国城乡人口迁移和转换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以及城镇化水平的自回归和功率谱分析,等等。该项目的理论意义在于,发展了中国自组织城市空间网络理论;实践意义在于,揭示了中国城市变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部分改进的方向,有些成果已经影响到国家的城镇化政策和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