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八角属植物中新颖结构异戊烯基取代的C6-C3类化合物的发现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 项目名称:八角属植物中新颖结构异戊烯基取代的C6-C3类化合物的发现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21072234
  • 申请代码:B0204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庾石山
  • 负责人职称:研究员
  • 依托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在前期研究发现少药八角果实和茎皮中具有钾离子通道活性的新颖结构异戊烯基取代的C6-C3类化合物的基础上,基于高效快速的化学筛选(HPLC-DAD/MSn)和活性筛选,从木兰科八角属(Illicium)有毒植物少药八角(I. oligandrum)的根、大八角(I. majus)、红花八角(I. dunnianum)、假地枫皮(I. jiadifengpi)和红茴香(I. henryi)的茎和根中快速识别、锁定含有异戊烯基取代的C6-C3类化合物的活性部位,进而针对性地获取这些活性部位中异戊烯基取代的C6-C3类化合物,并测定它们的化学结构。对获得的化合物进行钾离子通道活性测定,根据药理活性结果和化合物的结构特征,分析初步的构效关系,优选出1-2 个活性强、结构新颖的单体化合物,为进一步结构修饰研究和钾离子通道调节剂新药研究奠定基础。

结论摘要:

基于化学筛选和活性筛选的方法,从少药八角根、红茴香根、大八角的枝叶及其根、红花八角根、假地枫皮根这五种八角属有毒药用植物中分离获取270个化合物,其中包括异戊烯基取代的C6-C3类化合物50个,倍半萜及其苷类化合物82个,二萜类化合物53个。发现新化合物131个,新骨架化合物4个,其中包括2个氧杂螺型异戊烯基取代的C6-C3类化合物,1个单环倍半萜和1个二萜酸二聚体。进一步的活性评价发现47个化合物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包括抗病毒、肿瘤细胞毒、抗氧化、抗炎活性、降糖和神经细胞保护活性。对分离得到的50个新颖结构的异戊烯基取代的C6-C3类化合物(包括2个氧杂螺型新骨架)的结构进行分析和总结,首次发现氧杂螺型、四氢吡喃型和桥型三种新颖结构类型的异戊烯基取代的C6-C3类化合物,推测了它们的生源途径,为开展复杂结构的异戊烯基取代的C6-C3类化合物的仿生合成奠定基础。首次发现一系列二萜酸类化合物显示了不同程度抗柯萨奇病毒活性的作用,其中3个化合物对柯萨奇病毒B2,B3,B4和B6型病毒均显示出较强的作用,IC50值在2.40~25.0 μM 之间,且对细胞的毒性较小,SI值在10~100之间。对于目前无特效药作用于柯萨奇病毒的情况下,这一发现是非常有意义的。上述研究结果已发表SCI论文1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申请号201210171961.X)。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2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庾石山的项目
期刊论文 33 获奖 2 著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