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脑血栓形成患者环氧化酶-1基因多态性及其在阿司匹林抵抗中的作用
  • 项目名称:脑血栓形成患者环氧化酶-1基因多态性及其在阿司匹林抵抗中的作用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81070919
  • 申请代码:H0906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张涌
  • 负责人职称:副主任医师
  • 依托单位:山东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在脑血栓形成过程中,血小板起核心作用。阿司匹林是应用最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它使血小板环氧化酶-1活性部位上的丝氨酸残基-530位点乙酰化,抑制血小板聚集。临床应用阿司匹林时部分患者存在阿司匹林抵抗现象,基因变异是产生阿司匹林抵抗的原因之一。探讨阿司匹林抵抗的分子遗传学基础可以指导临床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本研究通过口服阿司匹林和体外给药两种方式,筛选脑血栓形成患者中的阿司匹林抵抗者,对抵抗和非抵抗组病例的环氧化酶-1基因启动子区和cDNA进行序列扫描,分析患者环氧化酶-1基因变异情况,进而研究基因变异对环氧化酶-1氨基酸序列、蛋白表达、TXA2合成、以及阿司匹林疗效的影响,从而揭示环氧化酶-1基因变异在阿司匹林抵抗中的作用,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高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具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论摘要:

脑血栓形成是在脑血管动脉硬化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液成份异常或血液粘度增加等情况下,脑血管壁形成血栓,导致血管发生闭塞的一种脑血管病。血小板在脑血栓形成中起着核心作用。阿司匹林作为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主要抗血小板药物,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明显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生。但是随着阿司匹林的广泛使用,部分患者在用药过程中仍然发生了脑血管病,既存在阿司匹林抵抗现象。研究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的机制,提高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减少脑血管病发生,是临床急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拟对我国山东地区脑血栓形成患者COX-1基因变异情况进行全面研究,并探讨COX-1基因变异对COX-1氨基酸序列、蛋白表达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揭示COX-1基因参与阿司匹林抵抗的分子遗传学机制,并进一步研究血小板微小RNA参与阿司匹林抵抗,及其在急性脑梗死的病理机制中发挥的作用。同时,本研究还探讨了血小板糖蛋白Ⅳ-CD36基因多态性与血小板活化、聚集的相关性,旨在探讨个体的遗传性状影响抗血小板药物的反应性及其可能的潜在机制,提供新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信息,为基因导向的抗血小板药物的合理化和个体化用药提供基础和理论依据。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4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张涌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