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肝星状细胞膜脂筏聚集 - 内源性大麻素抗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一种重要跨膜分子机制
  • 项目名称:肝星状细胞膜脂筏聚集 - 内源性大麻素抗血吸虫性肝纤维化的一种重要跨膜分子机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81071381
  • 申请代码:H1906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唐望先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在前一国家课题研究中发现,血吸虫性肝纤维化肝细胞中的内源性大麻素AEA及其CB受体的表达均增加,且与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但其分子机制仍不清楚。LRs作为细胞膜上对AEA起调节作用的结构区域,在不同时期的血吸虫肝纤维化小鼠HSC细胞中是否有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也仍不清楚。本研究拟在前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从AEA的亲脂性特点和肝星状细胞HSC表面的脂筏LRs入手,根据不同的肝纤维化分期提取原代血吸虫肝纤维化模型HSC细胞,利用激光共聚焦检测HSC细胞膜上LRs,采用特异性CB受体激动剂/拮抗剂,模拟HSC对氚AEA摄取等,深入研究LRs在AEA作用HSC过程中的影响,阐明内源性大麻素AEA以脂质为基础的信号途径在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提出以大麻素和LRs为基础的新的药物靶点,为研发高效、靶向性新型大麻素类药物防治血吸虫性肝纤维化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

结论摘要:

内源性大麻素AEA可通过与细胞膜上的CB1,CB2或富含胆固醇的区域结合,对细胞产生一定的作用,是否会对肝脏和肝星状细胞的纤维化活性产生影响为本可以主要研究内容.我们通过用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并同过腹腔注射AEA对纤维化小鼠进行治疗,同时分别提取正常组和纤维化组小鼠原代肝星状细胞进行相关研究,研究表明,在动物实验中我们发现与模型组相比AEA治疗组小鼠的血液中透明质酸和四型胶原明显下降,同时肝脏组织内的纤维化指标也低于模型组,在细胞实验中我们发现AEA通过也相应受体结合后可激活ASMase导致Ceramide的产生最终形成了脂筏,脂筏的形成可使细胞膜上的受体聚集,可使AEA更容易和更多与CB1或CB2结合,形成放大效应。我们研究发现AEA可通过与CB1,CB2结合后通过调节P-P38和P-JNK以及P-ERK和P-AKT信号通道的影响对HSC的增殖和凋亡进行调节。同时我们也对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研究表明SEA可通过刺激HSC内CB1表达量的增加进而通过对P-ERK和P-AKT信号的调节增加HSC的肝纤维化活性。为血吸虫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8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唐望先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