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成果数据库 > 期刊 > 期刊详情页
青藏高原通天河盆地五道梁组介形虫壳体Mg/Ca和St/Ca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 ISSN号:1671-9727
  • 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时间:0
  • 分类:P595[天文地球—地球化学;天文地球—地质学]
  • 作者机构:[1]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 相关基金:[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2006CB701400);财政部国家油气专项课题(XQ2004-06)
作者: 杨红梅[1]
中文摘要:

中新世早期膏藏高原腹地曾经发育了面积巨大的古大湖,此时恰逢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关键时期。为研究高原腹地在此期间环境的演化,对五道梁组中介形虫壳体的Mg/Ca和St/Ca的值进行了测试。通天河盆地五道粱组地层中的介形虫壳体的Mg/Ca和Sr/Ca数值的特征,结合剖面岩性特征,反映了23.8~21.8Ma前该湖泊区域气候由湿润-干旱-暖湿的演化趋势。其气候的变化可能是此时期青藏高原从快速隆升到剥蚀夷平后高原北部构造隆升活动的结果。该研究为进-步了解青藏高原腹地的古环境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

英文摘要:

The extensive distribution of lacustrine strata of the Wudaoliang Group indicates a durative, stable paleolake environment in the interior of the Tibetan Plateau during early of Miocene period. To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of the interior of the Tibetan Plateau during this period, the content Mg/Ca and Sr/Ca of ostracod shells from the Wudaoliang Group has been measured. The characteristic of Mg/Ca and Sr/Ca of ostracod shell geochemistry and sedimentology of the measured section located in the Tongtianhe basin reflects that during 23.8~21.8 Ma B. P. , the evolution of the climate in the area experienced the course from wet and wet to dry, at last to warm and wet. The climate change should be the result of the tectonic reactivity after the Tibetan Plateau uplift to denudation and planation. This research explores a new method to study the paleoenvironment in the hinter of the Tibetan Plateau further.

同期刊论文项目
同项目期刊论文
期刊信息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
  • 主管单位:四川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 主编:倪师军
  • 地址:成都市成华区二仙桥东三路1号
  • 邮编:610059
  • 邮箱:xuebaoz@cdut.edu.cn
  • 电话:028-84078973
  •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9727
  • 国内统一刊号:ISSN:51-1634/N
  • 邮发代号:62-24
  • 获奖情况:
  • 2010年10月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2010年11月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10年12月获得"首届四川省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2011年12月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11年12月获得"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
  • 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 俄罗斯文摘杂志,美国化学文摘(网络版),荷兰地学数据库,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美国地质文献预评数据库,英国动物学记录,美国石油文摘,中国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08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11版),中国北大核心期刊(2014版)
  • 被引量:9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