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基于多模态的立体电视视疲劳评估应用基础研究
  • 项目名称:基于多模态的立体电视视疲劳评估应用基础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61171059
  • 申请代码:F010810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陈春晓
  • 依托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在三维电视(3DTV)渐渐走进消费者生活的同时,3DTV诱发的视疲劳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项目拟采用脑电、眼电、近红外光谱和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3DTV视疲劳特征,进一步制定视疲劳评估标准。具体研究内容1.分析脑电信号中视皮层所在枕部区域α、β和θ等波谱能量分布,提取基于脑电的疲劳特征因子;2.分析眼电信号的变化,提取基于眨眼频率的疲劳特征因子;3.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前额脑氧饱和度水平,提取基于脑氧饱和度的疲劳特征因子;4.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采集观看3DTV前后的功能磁共振信号,分析视皮层激活区血氧水平依赖信号及各激活区连通性水平,提取基于血氧水平依赖信号和连通度的疲劳特征因子;5.在四种评价技术基础上建立综合评估模型,系统研究景深、亮度、串扰和刷屏率等技术指标与视疲劳的关系,最终获得最优视疲劳评估技术和评估标准。本课题研究结果对3DTV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结论摘要:

在三维电视(3DTV)渐渐走进消费者生活的同时,3DTV诱发的视疲劳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项目采用基于脑电、功能磁共振和近红外光谱的技术研究3DTV视疲劳特征,并建立了视疲劳评估模型。主要研究内容(1)基于脑电(EEG)的3D电视视疲劳评估研究方面,完成观看2D/3D电视脑电实验216例,分析观看2D/3D电视对脑电信号α、θ、δ和β等特征波的影响,分析这四种波段的能量分布以及脑电信号的功率谱熵和重心频率,提取了基于脑电信号的疲劳特征因子,结合主观调查表,建立了基于脑电信号特征波的3DTV视疲劳评估模型。对3DTV惊艳镜头、上边框效应、背景视差过大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特征分析,探讨了这些因素导致视疲劳的机理。研究了不同亮度2D/3D图片刺激产生的视觉诱发电位的差异,分析了立体影视亮度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基于功能磁共振技术的3D电视视疲劳研究方面,完成了观看2D/3D电视功能磁共振实验55例,采用事件相关和组块刺激模式,分析了观看3DTV与大脑功能区变化之间的关系,对立体视觉相关功能脑区进行定位。研究了立体成像前景与后景对大脑功能激活产生的差异,并在观看3D/2D电视1小时前后分别进行棋盘格视觉刺激fMRI及静息态fMRI扫描,分析了观看2D/3D影视对大脑功能网络及静息态脑网络的影响及差异。实验发现,额叶眼动区(BA8)和高级视觉皮层(BA19)与立体视觉成像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视觉疲劳评估的特征脑区,验证了观看3D较2D电视更容易导致视觉疲劳,观看前景深较后景深3D图片断更容易导致视疲劳。发现观看2D/3D电视前后大脑功能网络均具有小世界特性,相比于观看2D电视,观看3D电视前后,左枕上回与右枕上回及右枕上回与左枕下回之间的连接度显著增强。(3)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3D电视视疲劳研究方面,设计开发了血氧和心率的采集系统。硬件包括动脉血氧探头、脑血氧探头、信号处理电路、微处理器最小系统等。软件包括嵌入式软件和上位机软件。利用该装置做了大量实验,实验发现,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在观看3D/2D电视前和观看过程中均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脑血氧浓度在观看3D/2D电视过程中较观看前有一定的波动,但没有检测到观看3D/2D电视以上各参数之间的差异。总之,通过四年的研究工作,已完成项目计划内容,达到项目预期的研究目的。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对3DTV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有重要参考价值。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8
  • 6
  • 0
  • 0
  • 0
相关项目
陈春晓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