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达4100万例。HCV的致病机理不清楚,易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严重威胁生命健康。干扰素(IFN)是主要的治疗药物,但疗效不佳。机体感染HCV后细胞会产生一系列应答,其中IFN的产生对激活细胞先天免疫反应、应答早期HCV感染和清除HCV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HCV感染细胞后IFN的表达调控机制和HCV逃逸IFN应答的机制仍不清楚。已有的研究提示IFN-β的表达受到病毒激活因子(VAF)的精细调控,并且HCV基因组的不同区域具有明显不同的调控IFN-β表达的能力,而HCV感染细胞的细胞内、外途径调控IFN-β表达的机制也不同。我们拟将全长HCV、仙台病毒和HCV基因组的不同结构片段分别感染肝细胞,然后比较研究IFN-β启动子活性和VAF的分子组成,期望深入了解HCV感染细胞后IFN的表达调控机制,为发现新的HCV治疗方法和提高疗效打下基础。
I型干扰素(IFN)介导的先天免疫应答是机体抵抗HCV感染的关键途径,但HCV感染细胞后IFN的表达调控机制尚不清楚,已有的研究表明细胞内IFN的表达受到病毒激活因子(VAF)的精细调控。本课题通过建立体外HCV感染模型来研究HCV感染后细胞内的VAF成分的表达情况,发现HCV感染后能在一定程度上诱导细胞内VAF的主要成分的表达。肝癌细胞Huh7为TLR3阴性RIG-I阳性,而Huh7.5为TLR3和RIG-I皆为阴性,HCV感染Huh7和Huh7.5后,IFN-β启动子的活性均降低。数据表明在Huh7细胞中,随感染时间的延长VAF成分及IFN信号通路下游基因ISGs的表达略增加,而Huh7.5细胞中这些成分的表达无明显变化,可能是由于RIG-I通路“补救”的缘故。利用全长HCV及其不同区段分别转染细胞后,发现全长HCV对IFN-β的影响。microRNA(miRNA)能参与调节病毒感染细胞的免疫应答过程,我们调整目前的研究计划转向寻找一种能够通过调节VAF成分表达从而起到影响HCV复制的miRNA。我们还发现高表达miR-141能够明显抑制HCV的复制,进一步研究发现miR-141可通过增加IFN的表达抑制HCV的复制,定量PCR结果显示高表达miR-141 的Huh7细胞中TLRs的表达增加,且IRF3、IRF7、c-Jun、NF-κB、p300等关键的VAF成分以及IFN信号通路下游的ISG56和ISG15的表达均升高,表明miR-141可通过增加VAF的成分的表达来增强IFN启动子的表达,进而抑制HCV的复制,而miR-141的直接靶点MAP2K4及MAP4K4是JNK信号通路的激酶,可激活JNK信号通路,从而导致VAF中的重要分子c-jun的磷酸化。我们首次提出miR-141能参与调节HCV的复制,这对进一步理解HCV感染激活的天然免疫应答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临床上寻找治疗HCV感染提供了新的靶点。而关于miR141 与肝癌的关系尚无报道,我们将临床收集的肝癌标本分析后发现miR141在肝癌中也明显下调,利用建立的高表达miR-141的Huh7细胞,同时对其与肝癌的转移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miR141 高表达可抑制肝癌细胞的转移,这是由于miR-141 能直接抑制TGFβR1的表达,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