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主体间的博弈行为是公共政策与管理研究的核心问题和理论前沿之一。科学家在公共政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深化对科学家和其他决策主体博弈行为的认识,分析不同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的行为模式,对于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研究聚焦中国科技决策过程,以政府官员与科学家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以知识和价值为基础构建理论框架,以相符性程序、过程追踪等先进方法为分析工具,结合863计划等实证案例,深入剖析中国科技决策主体互动博弈的机理,揭示中国科技决策机制发生嬗变的动因,最后提出优化科技决策机制、促进自主创新的若干建议。研究的理论框架把握住了知识和价值这两个公共决策中进行事实和价值判断的根本依据,不但克服了传统研究中"科学/知识-政治/权力"分析结构的局限性,还有望在科技政策以外的其他政策领域得到应用,丰富对一般公共政策过程的理解,在理论和方法上有创新之处。
S&T decision-making;Government Officials;Scientists;Knowledge;Value
课题组按照既定研究设计,顺利完成全部五个模块的研究。模块一对科技决策主体影响力的决定因素进行了梳理和整合,提炼出科技决策中的两大重要因素——知识和价值;模块二对科技决策中的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进行分析,构建了KV框架;模块三结合863计划、97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三个典型案例对我国科技政策中的政府官员与科学家关系进行研究;模块四以KV框架为视角对我国科技决策机制的历史嬗变过程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模块五为中国科技决策机制的优化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课题组对包括10余位省部级领导、院士和首席科学家在内的近100位对象进行了约200小时的结构/半结构化访谈,还安排两位成员分别在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借调、实习累计14个月,以参与式观察的形式搜集了很多具有参考价值的案例,积累了大量一手资料。课题组成员苏竣教授指导的博士生智强、郭跃的博士论文基于本课题,分别对863计划管理人员的作用和可再生能源 创新的社会可接受度进行研究。基于课题前期成果,所在团队成功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若干领域政策实践的中国公共决策模式及其现代化路径研究”。课题组在Energy Policy等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其中一篇被ESI数据库收录为近10年highly cited paper和近2年hot paper,截至2013年12月SSCI/SCI他引15次;在《中国软科学》等重点核心期刊发表15篇论文(包括6篇管理学部认定的A类期刊论文,2篇B类期刊论文),其中两篇被《新华文摘》转载;在公共政策和STS领域顶级学术年会APPAM和4S上发表或张贴4篇论文;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1部专著。基于课题,汝鹏助理教授和主要成员苏竣教授先后指导毕业博士生2名、硕士生1名,在读博士生3名、硕士生3名。其中,智强博士的论文还获得了“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课题组与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建立了稳定的学术联系,哈佛大学教授Venky Narayanamurti、Henry Lee先后来访我院,教授Laura Diaz Anadon与课题组合作发表了SSCI期刊论文(成果列表第2篇)。汝鹏博士还受邀担任法国格勒诺布尔商学院DBA论文答辩评委。参与课题的4名博士生先后赴哈佛大学和塔夫斯大学访问学习,2名硕士研究生曾赴美国锡拉丘兹大学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