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SIVCI)的早期诊断是一个重点和难点,但目前缺乏可供检测的特异的客观生物学特征和指标。脑皮质结构萎缩和脑功能区改变、重组与认知损害的发生密切相关,随着fMRI技术的发展,精确的研究认知相关皮层形态、功能改变特征并寻找新的诊断标志已成为可能。我们前期研究发现,SIVCI病人大脑注意功能区具有特异的改变和重组,与认知量表评分呈良好相关,具有特征性;近来也有研究发现,SIVCI病人额颞叶皮质萎缩可能与认知损害的出现和进展有关。为此,本课题拟对SIVCI特征性的认知损害领域注意、视空间和语言行相关皮层功能分析及全脑皮质厚度、表面积、体积、NAA含量测量,分析SIVCI患者脑皮层功能、形态改变特征及规律,将结果与认知量表评分进行对比并动态追踪,揭示脑皮层功能、形态改变在SIVCI病程中的意义,寻找具有特异性的生物学特征和标志,为开发新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奠定基础。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SIVCI)的早期诊断是一个重点和难点,但目前缺乏可供检测的特异的客观生物学特征和指标。本课题运用fMRI技术,对SIVCI大脑功能、结构进行评估,并与认知量表进行相关分析。研究发现1.在注意、记忆、语言和视空间四种任务中,注意任务对SIVCI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特异性。注意功能区位于前扣带回、双侧背外侧前额叶、腹外侧前额叶和后顶叶。SIVCI呈双向改变,早期表现为代偿扩大,晚期范围缩小,fMRI对SIVCI的诊断及分期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2.静息态fMRI研究表明,SIVD在双侧角回ALFF降低,在双侧前扣带回、左侧岛叶、海马ALFF升高。左侧岛叶和海马ALFF与认知评分显著相关。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 (ROC) 分析结果表明ALFF对于SIVD具有较大的诊断意义。3.灰质形态学方面,SIVD患者的灰质形态改变主要表现为颞叶、眶额皮质体积下降,外侧裂区、扣带回和前额皮质的厚度减低,具有一定特异性,可以反映SIVD的认知功能损害。4.灰质密度方面,SIVD存在全脑范围的广泛的灰质密度改变,但是缺乏与认知损害的相关性,不能作为SIVD的特征性的生物学标记。5.与AD的对比研究表明,AD和SIVD具有不同的皮层形态学特点和方式,皮层表面积可以作为AD和SIVD的鉴别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