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利用多尺度手机通讯和Facebook应用程序收藏数据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研究现代通讯工具下社会网络的创建、分裂等演化机制,并分析用户行为模式与信息传播、产品流行性之间的关联关系。首先从微观角度利用实验收集的若干学生从高中毕业到进入大学的十八个月间的通讯数据研究个人社会网络的创建、分裂过程,并细致分析其层次结构与沟通方式和沟通对象的关联关系。其次,从集团角度研究不同用户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通讯及移动模式。利用渝渗过程设计针对大型动态数据的集团结构发现算法,分析集团内和集团间的通讯模式,并分析集团结构的形成和演化机制。第三,从宏观上以星期为时间尺度研究某大型手机通讯网络中用户的通话模式,并依据微观、中观分析得到的用户行为模式建立模型刻画社会网络的宏观统计特性。最后,利用波动尺度分析方法研究Facebook中应用程序和手机音乐下载数据中用户的行为模式与信息传播和产品流行性之间的关系。
Online social systems;Behavior pattern;Evolution mechanism;Information diffusion;Community structures
随着移动通讯设备的普及,在线社交网站和电子商务系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线社交系统的演化机制分析对于理解在线用户的行为模式,设计新的商业模式,控制系统风险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组很好地完成了项目申请书中设定的行为模式分析,集团结构识别,演化机制分析,信息传播刻画等四个方面的研究目标,在发表论文数量、质量,获奖等方面全面超过了项目预期。例如发表科研论文47篇,其中SCI论文35篇,超过原定8-10篇的目标,而且有1篇论文发表在Nature出版集团的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3篇论文发表在综合性期刊PLoS ONE上,4篇论文发表在JCR一区期刊EPL上;论文总引用次数超过300次,远远超过项目设定的50次的目标。申请软件著作权7项,达到了公开代码、数据的目的;撰写网络节点重要性,微博网络结构和网络路由策略的综述论文3篇,其中1篇发表在SCI期刊,2篇发表在EI期刊上。培养青年教师5人,毕业博士研究生2人,毕业硕士研究生9人。项目研究成果获得了中国计算机学会2014年自然科学二等奖。所有指标均大大超过了项目预期目标。项目主持人刘建国老师通过上海理工大学学术擂台在2012年获得教授职称。受到欧盟第七框架基金项目的支持被牛津大学Said商学院聘任为Research Fellow,为期两年,从事在线社会网络用户行为分析的研究工作。2011年刘建国教授又被牛津大学Green Templeton College聘为Research Fellowship。2012年受到索罗斯基金支持被牛津大学James Martin School聘为Fellowship。2012年4月刘建国被评为上海理工大学特聘博士生导师。此外,在本项目研究内容的基础上,2013年刘建国成功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 (61374177)。2014年,刘建国被评为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曙光学者。项目合作伙伴郭强教授2012年赴瑞士弗里堡大学从事访问研究一年,2013年成功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7137112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之后通过学术擂台获得教授职称,并且成为了特聘博士研究生导师。项目培养的研究生发表SCI论文35篇,并且有12人次获得国家优秀研究生奖学金资助,12人次获得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庞源奖学金资助,7人次获得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