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KB1调控hTERC转录的具体机制不清。我们发现肺癌及癌前病变中LKB1表达缺失,而转录因子Sp1的活性增强及hTERC的表达明显增高,并且LKB1与Sp1和hTERC成直线负相关,Sp1与hTERC成直线正相关。根据已报道的肺癌组织中LKB1可使Sp1的活性减弱,我们认为LKB1使hTERC的转录水平下调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Sp1 的磷酸化实现的。为此,我们拟应用nPCR方法扩增LKB1,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以脂质体法转染细胞株,G418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Western blot、SEAP及FISH分别检测LKB1表达、Sp1活性及hTERC表达的变化;Sp1磷酸化抗体检测磷酸化位点;siRNA沉默Sp1,SEAP及FISH分别检测Sp1活性和hTERC表达的变化。为LKB1调控hTERC的作用提供新的理论,为Sp1磷酸化及该磷酸化位点提供理论补充,为肺癌的防治提供独立指标和潜在靶点。
肝激酶B1(Liver kinase B1, LKB1),也称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1, 是首次在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患者中发现的抑癌基因, 具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活性,通过磷酸化底物蛋白或与靶蛋白结合,调控基因表达,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979年,Syrj?nen首先提出假设HPV 感染可能在肺癌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随后得到了大量的流行病学证实。然而,HPV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致癌机制尚不清楚,已有报道高危型HPV-16感染在NSCLC的发生中并不是直接的作用,促进病变的进展,引起肿瘤的发生多与LKB1抑癌基因的失活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在科研过程中适当的扩大了研究范围,将HPV感染与LKB1失活密切结合,进一步阐述高危型HPV感染在肺癌发生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寻找促进癌变进展的基因及调控关系,为HPV相关性肺癌的治疗提供新途径。前期工作中,我们通过检测肺癌患者胸水中的Dishevelled-3 mRNA、δ-catenin mRNA及hTERT DNA,发现其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应用凝集素芯片鉴别胸水中的癌细胞与反应性间皮细胞,发现接骨木凝集素(SNA)捕获反应性间皮细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高达92.6%和100%,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通过检测支气管刷检细胞中的Sp1 mRNA和VEGF mRNA, 发现两者在肺癌中不但高表达并且密切相关,对于良恶性细胞的鉴别及炎症与结核的鉴别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在体外实验中发现HPV16中的E6和E7对LKB1 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介导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上调肺癌细胞中最常见的糖酵解靶基因GLUT1的蛋白和mRNA表达。近来我们通过转染和干扰双向调控肺癌细胞H1299、NCI-H460、A549及LK2,发现E6和E7可通过抑制LKB1激活Sp1的转录活性,上调肺癌细胞中hTERC的转录表达。通过这些研究不仅明显提高了肺癌诊断的阳性率,包括早期肺癌,而且对肺癌的发生发展,尤其是HPV相关性肺癌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明确了HPV16 E6/E7通过负调控抑癌基因LKB1激活转录因子HIF-1α和Sp1的活性,上调肺癌细胞中hTERC的转录表达和GLUT1的蛋白和mRNA 表达的分子机制,同时也为LKB1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肺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