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大动脉炎患者和正常对照各200例,采用PCR-SSP方法确立我国大动脉炎患者遗传易感的HLA-II类抗原基因编码区单倍型;采用PCR-SSCP、PCR-DHPLC、克隆和核苷酸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筛查分析HLA-DRB1等位基因上游调控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建立我国大动脉炎患者DRB1上游调控区SNPs图谱,并分析SNPs对其下游基因的组成性表达和诱导性表达,明确对表达调控发挥关键作用的序列特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患者病变组织平滑肌细胞中是否存在HLA-II类抗原异位表达及表达水平;从而为全面揭示大动脉炎发病的分子免疫遗传机制奠定基础,同时为临床判断预后、探索新的大动脉炎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大动脉炎(TA)是我国青年人群中最重要的血管系统疾病之一,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疾病进展的手段,主要针对其并发症治疗,深入探讨其发病机制,对寻求新的从根本上攻克TA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具有重大意义。该研究在NSFC的资助下采用PCR-SSP、PCR-SSCP、克隆和核苷酸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方法对HLA II类基因参与TA发病的遗传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编码区研究显示HLA-DRB1*07和HLA-DRB1*03、*09分别为TA易感和保护相关基因;新发现了DQ、DP与我国TA易感和保护相关的基因;研究显示II类基因的某些单倍型与TA易感和抵抗相关。研究发现DQA基因调控区SNP与其编码区的特定单倍型可能参与TA发病,且不同的SNPs对下游基因表达的影响不同,可能与发病相关。对上述结果的综合分析归纳确立我国TA患者遗传易感和抵抗(保护)的II类基因单倍型;建立DQA1等位基因调控区SNPs图谱,揭示遗传信息与临床表型的内在关系,为临床筛选易感人群、判断预后、国际上探索新的TA预防和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