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酶"非专一性"及酶趋异进化研究
  • 项目名称:酶"非专一性"及酶趋异进化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0970632
  • 申请代码:C0502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冯雁
  • 负责人职称:教授
  • 依托单位:吉林大学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酶"非专一性",即酶利用同一活性部位进行不同催化反应的特性,近年来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利用酶"非专一性"研究酶趋异进化、制备新功能酶已成为酶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来源于古菌Aeropyrum pernix K1的嗜热酰基氨肽水解酶apAPH属于α/β水解酶超家族中的丝氨酸蛋白酶家族,但它具有脂肪酶的motif,表现出复杂的底物谱和多功能性。本项目在获得该酶晶体结构和完成初步肽酶向酯酶转变的基础上,选定活性中心中重要的残基及区域,结合分子生物学和计算生物学技术构建突变体,揭示该酶底物"非特异性"的控制因素和作用机制,实现多功能酶的再进化,完成从野生型肽酶,到酯酶、脂肪酶、磷脂酶等酶功能的转换,进而丰富和发展酶"非专一性"理论和实践,并有可能为工业生产提供高活力、高稳定性的新酶源。

结论摘要:

酶“非专一性”是指酶利用同一活性部位进行不同催化反应的特性,并与酶趋异进化密切相关。酶“非专一性”研究不仅可以揭示酶进化历程,还可以作为体外分子进化的起点,来创建新功能酶,如降解化学品的生物催化剂,甚至在合成生物学中所使用的新生物催化元件。 来源于古菌Aeropyrum pernix K1的嗜热酰基氨肽水解酶apAPH属于α/β水解酶超家族中的丝氨酸蛋白酶家族,但它具有脂肪酶的motif,表现出复杂的底物谱和多功能性。本项目在获得该酶晶体结构和完成初步肽酶向酯酶转变的基础上,选定活性中心中重要的残基及区域,结合分子生物学和计算生物学技术设计和构建突变体,揭示该酶底物“非特异性”的控制因素和作用机制,实现多功能酶的再进化,完成从野生型肽酶,到酯酶、脂肪酶等酶功能的转换,丰富和发展酶“非专一性”理论和实践。本项目还对其它酶的“非专一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酶活性中心关键氨基酸、活性区域NC-loop及结构域互换等方法,对脂肪酶底物催化谱和催化活性等进行了改进,发现和鉴定了与催化及底物结合相关的残基及结构片段,揭示了酶趋异进化途径的多样性。 本项目执行期间培养硕、博士研究生4名;发表研究论文8篇(其中SCI论文7篇),申请专利2项,圆满地完成了项目预期目标。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1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16 会议论文 113 著作 4
冯雁的项目
期刊论文 3 会议论文 6 获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