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耕地保护补偿标准及其实施效应研究
  • 项目名称:耕地保护补偿标准及其实施效应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71003008
  • 申请代码:G031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周小平
  • 负责人职称:副教授
  • 依托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当前,研究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从而最大限度激发耕地保护主体的积极性,实现耕地保护长远目标,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然而,如何确定合理有效的补偿标准是当前的技术难题。申请者对耕地保护补偿的初步研究表明,补偿标准不可能是一个均一的常量,而是一个存在地区差异的具有上下界限的区间。为此,本研究拟在耕地资源利用分区的基础上,选择4个县(市)作为实证点,以机会成本理论、外部性理论及区位理论等为指导,综合运用指标模型法、CE法及CVM等方法,探索耕地保护补偿标准区域差异及补偿额度的有效区间;进而采用多个体模拟法,对耕地保护主体在不同补偿下转变土地用途的倾向进行定量化模拟,分析预测补偿标准实施的效应;最终归纳出核算地区补偿标准的简单易行的定量方法,为实际补偿工作在量力而行的前提下达到预期的补偿效果提供方法依据。

结论摘要:

耕地保护补偿对于提高耕保绩效、维护农民土地权益、促进地区和社会群体间发展机会公平具有重要作用,其核心问题包括补偿理由、补偿依据、补偿模式、补偿标准、补偿效力五项。本研究从耕地多元化价值的高竞用性和低排他性分析入手,阐释了耕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并通过耕地价值外部性内部化经济机理分析解释了耕地保护补偿的理由,得出耕地保护补偿的土地价值分配调整的依据。进而,综合考量各地耕地占用压力、数量、质量,设计了“中央—省”,“省—县”的补偿资金纵向运行分配模式,并运用人均耕地阈值法设计了横向补偿分区方法;构建了全国耕地保护补偿“双纵双横”模式。同时,通过系统核算耕地多元化价值,构建全国耕地价值生产函数,计算耕地保护主体的机会成本损失和耕地资源外部性价值,得出全国耕地保护补偿标准的有效区间。在此基础之上,推导并证明了“边际补偿效力递减原理”;根据其运行规律,综合CVM法和CE法设计补偿效力预测方法,在福建南平市、厦门市、福州市,山东省菏泽市、上海市、湖南衡阳、沅江市等代表地区开展实地调研,提出了“分区梯度补偿”的基本思路。圆满完成了设定的研究目标,发展、丰富了我国土地保护理论,并为全国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建立提供了系统、实用的前瞻性研究参考。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21
  • 1
  • 0
  • 0
  • 0
期刊论文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3 会议论文 1
期刊论文 41 会议论文 4 著作 1
期刊论文 6 会议论文 1 著作 1
期刊论文 9 会议论文 4
周小平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