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社会老龄化加重、药物滥用和免疫抑制剂应用增多、头颈部肿瘤放疗化疗和爱滋病患者增加,我国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数量明显增加,耐药现象增多。国内目前未见全面阐述白色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分子耐药机制及分子检测方法的报道。本研究将已经从患者口腔分离的白色念珠菌耐药株,运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分型方法进行基因分型,通过真菌外排药物的含量分析,耐药株和敏感株唑靶位酶基因(EGR11),外输泵基因CDR1,CDR2和MDR1 mRNA转录水平和基因表达产物及基因序列的比较,阐明哪些基因在白色念珠菌的耐药中发挥主要作用,最后用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制备抗体,建立该基因的耐药性的检测方法。本课题的顺利完成将使我国口腔及临床工作者更加全面地认识白色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机制,白色念珠菌对唑类药物耐药检测方法的建立,将比传统的药敏方法更敏感、更快速,对白色念珠菌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针对目前临床上口腔白色念珠菌(简称白念)感染数量增加,耐药现象增多的现象,进行了白念对唑类药物的分子耐药机制及分子检测方法的系列研究。从患者口腔分离、鉴定白念耐药株,建立白念体外耐药模型,运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分型方法进行基因分型,通过真菌外排药物的含量分析,耐药株和敏感株唑靶位酶基因(EGR11),外输泵基因CDR1,CDR2和MDR1 mRNA转录水平和基因表达产物及基因序列的比较,结果表明EGR11基因在白念耐药中发挥了主要作用,而外输泵基因CDR1,CDR2和MDR1在部分白念耐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还利用表达的白念耐药菌株ERG11蛋白,纯化后四次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运用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建立了ELISA检测方法,用于临床白念的耐药性检测。本课题的顺利完成将使我国口腔及临床医学工作者更加深入地认识白念对唑类药物的耐药机制,白念对唑类药物耐药检测方法的建立,比传统的药敏方法更敏感、更快速,对白色念珠菌病的临床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