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农户居住空间行为演变的动力机制与过程模型研究
  • 项目名称: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农户居住空间行为演变的动力机制与过程模型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40901085
  • 申请代码:D010203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潘爱民
  • 负责人职称:副教授
  • 依托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以人口流动和产业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过程实际上是城市化行为主体空间选择的结果,只有把握了村镇微观主体(即城市化行为主体)空间行为规律,才能更好地理解城市化的内涵,才可以保证新农村建设指导方针的科学性。当前,作为村镇微观主体之一的农户,其空间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引发了各种空间问题。特别是农户的居住空间行为变化直接影响了乡村空间秩序。基于此,本项目从分析农户居住空间的结构特征着手,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研究农户居住空间行为演变的影响因素;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剖析农户居住空间行为演变的动力机制;通过构建农户居住区位再选择与搜寻过程模型、农户居住空间迁移的决策及其评估模型,演绎农户居住空间行为演变的过程机理,并模拟农户居住空间行为演变的路径;最后设计了农户居住空间行为演变的引导范式。研究目的进一步完善城市化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理论;为优化乡村人居环境、重构乡村聚落空间、调整村镇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摘要:

当前,在快速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作为村镇微观主体之一的农户,其空间行为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引发了各种空间问题和矛盾。特别是农户的居住空间行为变化直接影响了乡村空间秩序的变化。只有把握了村镇微观主体(即城市化行为主体)空间行为及其演变规律,才能更好地理解城市化的内涵、挖掘城市化的规律,才能从城市化行为主体空间行为选择上进一步探寻城市化的发展道路。 基于此,课题组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了快速城市化对农户居住空间变化的影响,认为这种影响主要通对农户居住空间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来体现,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农户居住空间存在一个自我演变的趋势;(2)梳理了农户居住空间行为演变的基础理论,认为“推力—拉力”理论、人口迁移理论与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可以作为农户居住空间行为演变的理论支撑;(3)课题组通过实地调研方法,探讨了农户居住空间行为演变的过程模型,研究结论表明农户居住空间行为演变一般经过六个阶段,分别是第一个阶段为血缘与地缘主导阶段,第二个阶段为居住空间追求阶段,第三个阶段为交通便利追求阶段,第四个阶段为经济利益驱动阶段,第五个阶段为行政力量主导阶段,第六个阶段为市场与政府共同作用阶段,每一个阶段有其不同的特点与规律,而当前快速城市化地区处于第六个阶段;(4)课题组按照研究计划,着重研究了农户居住空间行为演变的影响因素,认为家庭所处生命周期的阶段、家庭中的子女状况、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家庭居住条件情况、家庭收入状况、家庭个体特征等因素决定了农户居住空间行为演变的特征与过程;(5)课题组通过采集数据、构建理论模型的方法,从压力和引力两个层面实证探讨了农户居住空间行为演变的动力机制,认为包含压力与引力双重作用的复合作用机制导致了农户居住空间行为的演变,但压力与引力的作用力存在一定的差别;(6)课题组考虑到农户居住空间行为的演变不但对农村的居住空间带来影响,而且也会对农村的土地利用规模与价格产生影响,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这种影响有可能传递到房地产的低端市场如保障房市场,为此,课题组加强了对农户居住空间行为演变的影响效应研究,如住房保障与土地市场的变化、关系,以及如何配合农户居住行为的变化加强住房保障制度的完善等问题;(7)课题组从土地利用层面、公共政策层面和村镇规划层面提出合理引导农户居住空间行为演变的具体措施。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9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93 会议论文 5 获奖 1 著作 1
潘爱民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