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褐飞虱翅发育相关基因克隆及其对翅型分化的调控作用研究
  • 项目名称:褐飞虱翅发育相关基因克隆及其对翅型分化的调控作用研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1171846
  • 申请代码:C1402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华红霞
  • 依托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前人已经从影响褐飞虱翅型分化的环境因子、翅型分化的敏感若虫龄期、翅型分化的遗传规律及激素调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然而,受研究手段的限制,前人的研究大多数从外部现象上阐述翅型分化的机理,且不同研究者的结果往往不同。因此,要阐明褐飞虱翅型分化的内在机制,有必要进一步从基因和蛋白水平上开展研究。本项目拟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克隆褐飞虱翅发育相关基因ap、sal、ves、dpp、wg、BX、Notch的全长cDNA,找到在长、短翅型纯系若虫中表达模式不同的基因-即翅型分化重要调控基因,利用RNAi技术结合若虫外部及内部组织形态学观察,揭示翅型分化重要调控基因对翅型分化的调控作用,研究翅型分化重要调控基因在基因表达调控与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本项目研究结果将丰富不完全变态昆虫翅型分化分子机制理论,对揭示褐飞虱灾变的内在原因、实现褐飞虱虫源迁出时间的精细化预测、在褐飞虱迁出地进行源头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论摘要:

褐飞虱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其具有长翅型及短翅型。长翅型褐飞虱繁殖能力较差,但是能够进行远距离迁飞以逃避不良环境;短翅型褐飞虱种群飞行能力退化,但是繁殖能力强。研究褐飞虱翅发育机制及翅型分化机制,对揭示褐飞虱灾变的内在原因,对褐飞虱的可持续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褐飞虱为研究对象,建立褐飞虱长翅型、短翅型品系,对褐飞虱三龄若虫翅芽进行转录组分析;比较翅发育基因在长、短翅型品系翅芽中的表达差异;通过RNA干涉技术,研究翅发育相关基因在褐飞虱翅发育过程中功能、对褐飞虱翅大小的调控作用。获得了以下实验结果(1)在室内连续筛选40代之后,得到稳定的长翅品系(长翅品系成虫长翅率>80%)、短翅品系(短翅品系成虫短翅率100%)(2)从褐飞虱翅芽转录组中获得了55963条unigene、56个褐飞虱翅发育相关基因,qRT-PCR分析结果表明发育历期对其中24个翅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有显著影响,8个基因(engrailed、hedgehog、spalt major、abdominal-A、wingless、vestigial、Extradenticle和Ultrabithorax)的表达受到翅型的显著影响;(3)得到了褐飞虱apterousA(apA)、ASH(achaete/scute)基因全长cDNA,在3龄若虫中注射dsapA和dsASH后,出现2种相似的表型变化褐飞虱成虫翅不能合拢或扭曲、前翅翅面刚毛消失。此外,注射dsapA后还使长翅品系成虫的前翅与后翅变小;(4)得到了褐飞虱Ultrabithorax(Ubx)基因全长cDNA,在3龄若虫中注射dsUbx后,出现以下表型变化长翅品系成虫后翅变小而短翅品系成虫后翅变大、若虫不能正常蜕皮、后胸背板结构中胸化、成虫翅不能合拢或扭曲、短翅品系的前翅刚毛增加且后翅也长出刚毛;(5)此外,褐飞虱decapentaplegic (Nldpp)、vestigial(Nlvg)、brinke(Nlbrk)功能研究正在进行之中。本研究得到的翅发育基因不仅在褐飞虱翅发育过程中承担重要功能,而且对褐飞虱翅型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本项目研究结果对阐明褐飞虱翅发育及翅型分化机制,揭示褐飞虱迁飞分子机理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3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华红霞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