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溴丙烷(1-BP)作为清洗剂和粘胶的溶剂被生产和使用。目前已有十余例因1-BP暴露而导致神经系统受损的病例报告,动物实验中也发现其神经、生殖毒性。但因其毒性作用机理不清,人体作用的数据不足,所以各国都还没有正式的1-BP职业接触限值。随着1-BP生产和使用量的不断扩大,对其毒作用机制和生物标志物开展研究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本研究拟通过1-BP对大鼠的染毒实验了解1-BP暴露所引起的神经系统病理学改变和对神经蛋白、血清蛋白的影响,进一步揭示1-BP毒性作用机制并探讨能够反映暴露水平的蛋白指标。建立测定血液中溴化物浓度、尿中N-acetyl-S-propylcysteine含量、珠蛋白中S-propylcysteine 加合物含量的方法;同时开展对1-BP接触工人的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了解1-BP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寻找能够反映1-BP暴露水平和对机体损害水平的生物标志物。
1-bromopropane;neurotoxicity;Proteomics;MicroRNA;biomarker
本项目从三个方面开展了对1-溴丙烷毒性作用机制和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1.进行了1-溴丙烷的大鼠吸入染毒实验,对大鼠的大脑海马组织和血液进行了蛋白组学和microRNA的分析研究。神经电生理检查发现1-溴丙烷暴露可导致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下降,双向电泳结果显示1-溴丙烷暴露导致海马组织有21种蛋白发生变化,其中有18种被MALDI-TOF-TOF/MS质谱分析确认。经回归分析发现有8种蛋白表达的改变与1-溴丙烷暴露有剂量-反应关系。这些蛋白主要与免疫、能量代谢、核转运、嘌呤代谢和神经递质代谢相关,显示1-溴丙烷暴露对海马的影响可能与氧化应激、ATP功能和神经传导递质失调有关。海马和血液的microRNA芯片分析结果显示1-溴丙烷暴露使海马和血液中的多种microRNA的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rno-miR-133b-5p的表达在1-溴丙烷接触组的血液和海马中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rno-miR-377-3p的表达在1-溴丙烷接触组的血液和海马中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这两种microRNA的表达变化可能与1-溴丙烷的接触密切相关。 2.使用中国仓鼠肺细胞株(V-79)开展了1-溴丙烷体外哺乳动物细胞基因突变试验,结果显示在S9代谢活化系,1-溴丙烷染毒组的突变率显著高于溶剂对照组,提示1-BP经代谢活化后可能具有潜在的致突变性。 3.对1-溴丙烷制造工厂的接触工人进行了劳动卫生学调查研究。40名被调查工人的1-溴丙烷接触浓度为0-5ppm,接触时间为2个月-5年,多为1年左右,工人多有鼻咽和眼睛的刺激、不适及头晕症状,尿中1-溴丙烷浓度与个体暴露水平密切相关。 以上研究内容,发表了英文论文3篇,中文论文3篇,参加第三届亚洲环境诱变剂学会暨第十五届全国环境诱变剂学会一次,向第十三届国际毒理学会投稿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