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乳内动脉行心中静脉动脉化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与机制
  • 项目名称:乳内动脉行心中静脉动脉化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与机制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81170191
  • 申请代码:H0206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于洋
  • 负责人职称:副主任医师
  • 依托单位:首都医科大学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弥漫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右冠脉病变,由于远端血管条件差,易造成围术期心梗,死亡率高,是冠心病外科面临的难题。而对心中静脉施行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Retrograde Coronary Venous Bypass Graft, CVBG),使动脉血液逆行灌注营养心肌,是合理的选择。但大隐静脉作为桥血管,血管内压力较高,临床疗效欠佳。据此,我们提出采用乳内动脉对心中静脉施行CVBG,通过其自主调节动脉血的压力与流量,避免发生心肌组织水肿、出血。在前期工作中,通过对早期疗效和急性右冠状动脉闭塞模型的观察,我们已经初步证实了此种术式的有效性。本课题通过建立猪慢性右冠状动脉狭窄模型,动态观察和分析乳内动脉行选择性心中静脉CVBG的中、远期疗效,并通过对移植血管细胞活性因子的检测,进一步阐明其改善心肌供血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弥漫性右冠状动脉病变提供全动脉化选择性CVBG的外科治疗策略。

结论摘要:

弥漫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右冠状动脉病变,由于远端血管条件差,易造成围术期心梗,死亡率高,是冠心病外科面临的难题。对心中静脉施行选择性冠状静脉动脉化,使动脉血液逆行灌注营养心肌,可能是合理的选择。但大隐静脉作为桥血管时,血管内压力较高,导致临床疗效欠佳。在前期工作中,我们以右冠状动脉弥漫性狭窄的小型猪为实验对象,采用乳内动脉对心中静脉施行静脉动脉化,通过对早期疗效的观察,已经初步证实了此种术式的有效性。本课题,通过介入的方法对3只小型猪的右冠状动脉实施了内膜剥脱术,顺利建立了右冠状动脉慢性弥漫性狭窄模型,随后采用右乳内动脉实施了心中静脉动脉化,并对其疗效进行了为期12周的观察,初步确定了此术式的中远期疗效。处死动物同时,取右乳内动脉组织,对其所含有的细胞活性因子(包括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素(ET)、前列腺素 I2(PGI2)受体与血栓素 A2(TXA2)受体)含量进行测定,发现在实施选择性心中静脉动脉化后桥血管的上述细胞因子的含量发生了变化,并推断其与心中静脉对动脉血流的适应性相关,同时初步认为这些细胞因子的变化,在乳内动脉行心中静脉动脉化的良好疗效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本课题中实验动物例数甚少,观察时间较短等因素,使得本课题的研究结果具有局限性,相关的实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3
  • 0
  • 0
  • 0
  • 1
相关项目
于洋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