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兰科植物中新的菲类及联苄类化合物的发现和抗炎活性研究
  • 项目名称:兰科植物中新的菲类及联苄类化合物的发现和抗炎活性研究
  • 项目类别: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81160393
  • 申请代码:H3002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2-01-01-2015-12-31
  • 项目负责人:杨明惠
  • 依托单位:大理学院
  • 批准年度:2011
中文摘要:

在抗肿瘤抗炎药物的研究中,中药因其药效好、不良反应少及资源丰富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和开发新的具有较好活性的天然药物成分已逐渐成为热点。 在本课题组已有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基础之上,以化合物类型为分离目标,采用多种色谱联用技术和波谱方法快速分离鉴定兰科药用植物中结构新颖的菲类、二氢菲、菲醌类及联苄化合物,通过体外细胞因子试验初步研究其抗炎活性,对活性较好的化合物进行构效关系研究。同时对具有显著抗炎作用的化合物通过对NF-κB和MAPK两条通路激活作用的影响,进一步阐明其抗炎活性的机理。此外,通过T淋巴细胞膜表面标志、DNA合成以及Thl/ThZ主要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测定等,从分子水平初步测定其免疫调节作用,并评价细胞毒性,为进一步发现靶点明确、高效低毒的抗炎的原型先导化合物,寻找新型抗肿瘤抗炎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摘要:

本课题采用多种色谱联用技术和波谱方法快速分离鉴定兰科植物中结构新颖的菲类等化合物,系统研究四种兰科植物(短瓣兰、藓叶卷瓣兰、芳香石豆兰、岩笋)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特别是菲类等化合物,用多种现代波谱方法和经典化学方法对其进行结构鉴定。并以体外细胞因子试验初步研究其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活性,同时对前期工作中发现的具有显著抗炎作用的化合物研究其结构与抗炎活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对NF-κB和MAPK两条通路激活作用的影响阐明其抗炎活性的机理。 本项目对云南短瓣兰进行了系统研究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调查,共分离和鉴定化合物66个,其中新化合物10个。对实验中分离得到的8个新菲类化合物和其它10个菲类、联苄类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抗氧化活性评价。从采自云南漾濞县的兰科植物藓叶卷瓣兰、芳香石豆兰中分别分离和鉴定37、30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10个。对实验中分离得到的9个新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抗菌活性筛选评价。对9个新化合物进行了细胞毒活性筛选实验,结果发现部分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肝癌(SMMC-7721)活性、抗白血病(HL-60)活性和抗乳腺癌(MCF-7)活性以及抗白色念珠菌(C.albicans)和抗枯草杆菌(B. subtilis)活性。从采自云南文山麻栗坡县的岩笋中分离鉴定12个化合物,通过体外细胞因子试验初步研究其抗炎抗肿瘤活性。采用DPPH筛选模型、ABTS﹒和O2-清除能力测定等方法,对采集到的10种兰科植物进行初步抗氧化活性研究。建立了HPLC测定兰科活性成分的新方法,并测得部分兰科植物中多糖的含量,为植物药品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本项目的研究为阐明几种兰科植物的镇痛抗炎活性物质基础,发现高效低毒的具有抗炎活性的药用先导化合物及药用兰科植物的开发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在中药现代化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3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杨明惠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