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试图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分析中国各省的碳排放需求、减排适应能力,在保持国家总体发展和区域公平的价值判断上,提出制定中国各省区碳排放配额的理论基础和科学原则,为我国即将出现的碳配额问题准备预设的可行性方案。这个项目的学术思想是公平、可行的碳排放方案应该是考虑区域碳排放需求,考察区域碳减排适应能力,结合碳排放权市场博弈作用,最终需要在避免经济危机和保持经济最优增长条件下,实现公平的碳减排。在技术路线上,项目突破一般的经验分析,以数值模拟、非数值的自主体模拟为主体,并且探索应用实验经济地理学方法。在纯学术方面,项目的完成将发展一个多区域发展的公平理论与分析框架体系,这个分析框架纳入区域经济动力学、区域生态系统能力诊断、多区域CGE分析、多区域自主体模拟,以及实验经济地理学的分析路线,这对地理学的理论发展和计算地理学发展,具有方法学意义。
Provinces;Demand for carbon emissions;Carbon emission rights;Carbon sinks;Quota
项目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中国各省市自治区2009—2050 年的能源碳排放需求量和减排可能性。结果表明(1)我国大多数地区节能减排处在良性发展阶段,碳排放需求在发展低碳技术的前提下可以满足;(2)2020 年以前,按照平稳增长要求,我国西部地区不可能达到减排40%—45%的平均减排目标,因此东部地区在未来的减排过程中需要承担更多责任;(3)以上海为代表的传统工业省区,以及经济正在起飞的中部省区,不宜大规模降低能源消费,因此需加大对这些地区的产业结构进步投资和能源结构优化,以降低碳排放;(4)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省区内蒙古、宁夏、青海、贵州及云南地区,节能减排压力大,需重点提高技术水平和生产模式,以保障实现最优的平稳增长。(5)在CO2FIX 模型的基础上, 对中国各省市自治区(除台湾省)的森林碳汇量进行估计, 估算结果显示, 2005~2050 年,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可从大气中吸收固定的碳量累计达到8.4 GtC, 其中原有森林累计固定4.9 GtC, 新造林累计固3.5 GtC, 所有森林的年碳汇量随着时间表现出减少的趋势. 在各省市自治区中, 内蒙古自治区、云南、四川、甘肃和黑龙江等省, 是重要的碳增汇区域, 对碳汇的贡献较大;(6)设定中国总配额量,按GDP原则,人口原则,GDP人口原则,支付能力原则,碳排放量原则对中国初始碳配额进行分配。并与考虑历史责任下五个原则分配的碳排放配额、碳排放缺口进行对比分。结果表明(7)按未来需求量分配碳排放配额更合理;东部地区在GDP原则下获得配额量多,碳排放权缺口最小;中部地区在人口原则下配额量较多;西部地区在支付能力原则下的碳排放盈余的省份最多;各区域在前瞻性原则和GDP人口原则下的配额差距相对较小。(8)我国面临减排的配额压力,为此可以发展碳排放配额拍卖。(9)通过项目发展的实验人文地理学方法,研究发现,从总体经济效益方面考虑,建议在碳排放权量相对充足时采用向上叫价时钟拍卖,在碳排放权量相对稀缺时采用统一价格密闭拍卖;从碳交易的效率与成本来看,统一价格密闭拍卖都优于向上叫价时钟拍卖。在纯学术方面,项目的完成将发展一个多区域发展的碳排放趋势估计,需求分析和配额公平控制分析体系,具有方法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