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伴前庭功能障碍遗传性耳聋基因的定位与克隆
  • 项目名称:伴前庭功能障碍遗传性耳聋基因的定位与克隆
  • 项目类别:面上项目
  • 批准号:30971589
  • 申请代码:H1305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0-01-01-2012-12-31
  • 项目负责人:贺楚峰
  • 负责人职称:主治医师
  • 依托单位:中南大学
  • 批准年度:2009
中文摘要:

遗传性耳聋是一种高遗传异质性疾病,目前仍有相当数量耳聋基因位点有待定位与克隆。在耳聋基础上合并独特临床表现的耳聋家系,往往可将其病因归为某一个或某一类特殊耳聋基因的致病效应。本课题组收集到3个伴前庭功能障碍的遗传性耳聋的大家系,在对家系进行已知与前庭功能相关的COCH基因、ESPN基因、MYO7A基因、POU3F4基因、SLC26A4基因以及线粒体DNA 12S rRNA基因等6个耳聋基因及目前最常见耳聋致病基因的突变检测后均未发现致病突变,说明这些家系的致病基因极有可能为目前未知的耳聋基因。我们将利用全基因组扫描的方法对3个伴前庭功能障碍的遗传性耳聋家系进行定位,定位新的耳聋位点,或将一个已知的位点区域缩小范围,构建定位区间的遗传图谱、物理图谱和转录图谱;在基因定位的基础上,通过基因表达分析法、表达序列标签分析法等策略确定候选基因,进一步突变检测,克隆新的耳聋致病基因。

结论摘要:

遗传性耳聋由于具有很高的遗传异质性,导致其致病基因定位与克隆较为困难。收集合并独特临床表现的耳聋家系,在此基础上实施基因定位与克隆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课题组针对收集到的多个伴前庭功能障碍的遗传性耳聋的大家系,利用基因诊断芯片扫描、全基因组扫描、外显子组测序等方法对这些家系进行研究,成功定位了两个伴前庭功能障碍的遗传性耳聋大家系的致病基因区间,将一个家系的致病区间定位在chr1P34.2-P34.3(D1S496;D1S3721)约8.2cM的区间,另一个家系的致病基因定位在rs887392和rs9788之间约20cM的区间,进一步鉴定了该家系的一个可能致病基因——CEACAM16,初步揭示了伴前庭功能障碍的遗传性耳聋的发病机制。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0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34 会议论文 1 著作 3
贺楚峰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