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伤寒沙门菌属胞内致病菌,是研究人伤寒的一种常用模型,它在细胞内的存留与细胞内吞噬体的行为密切相关。沙门菌产生的SpiC蛋白可与宿主细胞的TassC蛋白相互作用,进而阻止宿主细胞囊泡与含有沙门菌的吞噬泡(SCV)相融合。我们已有的研究发现,TassC定位于细胞的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PO)上,而PO在沙门菌感染后出现在SCV周围。本课题拟继续探索细胞内PO在沙门菌感染期间对细菌在细胞内存活的影响,在SCV周围的PO是否获得了某些特殊的蛋白、融合了其他囊泡的抗原,以及沙门菌SpiC与宿主细胞TassC相互作用对PO的影响,明确沙门菌感染期间PO的细胞免疫地位以及TassC囊泡的确切组成。本研究有助于提升对细胞内致病菌与宿主细胞囊泡作用关系的理解,阐明过氧化物酶体在活性氧及活性氮代谢中对抗胞内菌感染发挥的作用,了解巨噬细胞抗菌程序的激活方式,为对抗细胞内致病菌提供更好的药物靶点。
Salmonella typhimurium;peroxisomes;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macrophages;
鼠伤寒沙门菌属胞内致病菌,是研究人伤寒的一种常用模型,它在细胞内的存留与细胞内吞噬体的行为密切相关。本研究研制了感染动物隔离器,在其中制备了抗鼠伤寒沙门菌抗体;用电镜技术、免疫荧光显微技术、蛋白印迹技术和TassC磁珠技术发现TassC定位于巨噬细胞的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PO)上,而PO在沙门菌感染后出现在SCV周围,甚至发生重叠,随感染时间延长(1h或24h),PO数量增加,而胞内菌数量下降。具有杀菌活性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在感染的巨噬细胞中定位于PO上,iNOS、PO和胞内鼠伤寒沙门菌吞噬泡三者均有共定位关系,提示iNOS通过PO介导杀伤与TassC结合的鼠伤寒沙门菌。本研究利用超速离心纯化了感染或非感染巨噬细胞中的PO,采用质谱技术对PO的蛋白质组学进行了解析,数据显示感染细胞的PO解出的序列数量明显高于非感染细胞的PO,其在抗菌中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但值得明确的是,iNOS仅在感染细胞的PO蛋白组学中解出,而在非感染细胞的PO中没有发现,提示iNOS的确通过PO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