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立项数据库 > 立项详情页
油包油型纳米乳经胃肠道吸收转运机制的研究
  • 项目名称:油包油型纳米乳经胃肠道吸收转运机制的研究
  • 项目类别: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批准号:81001703
  • 申请代码:H2819
  • 项目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研究期限:2011-01-01-2013-12-31
  • 项目负责人:吴鸿飞
  • 负责人职称:副教授
  • 依托单位:安徽中医学院
  • 批准年度:2010
中文摘要:

纳米乳能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在前期工作中,我们发现油包油型(O/O)纳米乳体系将口服葛根素的生物利用度由2.8%提高到41%,但其提高原因及药物在体内转运途径尚不明确。为了探究其原因,本项目拟采用荧光示踪技术跟踪纳米粒,研究纳米乳经胃肠道细胞摄取、转运情况;再以大鼠为模型动物,胸导管插管引流淋巴液,同时眼眶取血收集血液,比较药动学参数,阐明纳米乳胃肠道的主要转运途径。并进一步考察纳米乳粒径、组分对淋巴途径转运效率的影响。本项目拟阐明纳米给药系统胃肠道吸收转运机理,揭示O/O纳米乳对吸收转运机制的影响因素,建立淋巴靶向制剂靶向性的评价方法,为O/O纳米乳给药系统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结论摘要:

纳米乳能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在前期工作中,我们发现油包油型(O/O)纳米乳体系将口服葛根素的生物利用度由2.8%提高到41%,但其提高原因及药物在体内转运途径尚不明确。为了探究其原因,本申请课题以大鼠为模型动物,建立了胸导管插管模型大鼠,灌胃纳米乳后,不同时间点引流淋巴液,并眼眶取血收集血液,建立了葛根素质谱检测方法,比较正常大鼠组及淋巴插管大鼠组血液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葛根素纳米乳体系中约25%的药物经肠淋巴进行转运;课题组考察了不同粒径分布范围(12.3±4.9nm、54.6±6.8nm、1000.2±12.1nm)的纳米乳经淋巴转运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乳的粒径大小与纳米乳经淋巴转运量呈相关性,分别约有17%、28%、24%的药物经淋巴进行转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纳米乳体系、纳米混悬剂、混悬剂经淋巴转运的情况,结果表明分别约有30%、51%、7%的药物经淋巴进行转运。为了探究纳米乳胃肠吸收机制,本课题组采用Caco-2细胞模型,考察了纳米粒在Caco-2细胞的摄取转运情况,结果表明纳米粒肠吸收的主要机制是被动扩散;并以纳米乳为载体,考察葛根素及川芎嗪纳米乳小鼠体内组织分布情况,研究表明,纳米乳能使药物具有一定靶向性。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给药系统可明显高药物的淋巴转运效率,从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纳米给药系统的粒径、组分、分布范围等因素对淋巴靶向效率具有一定的影响。阐明了纳米给药系统胃肠道吸收转运机理,揭示O/O纳米乳对吸收转运机制的影响因素,建立淋巴靶向制剂靶向性的评价方法。课题组制备的纳米乳体系、纳米混悬剂体系均具有较高的淋巴靶向性,所建立的制剂体系可进一步应用到淋巴靶向给药系统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成果综合统计
成果类型
数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
  • 获奖
  • 著作
  • 11
  • 0
  • 0
  • 0
  • 0
相关项目
期刊论文 15 会议论文 3
吴鸿飞的项目